中国经营报《等深线》记者黎慧玲北京报道
球杆撞击冰球声音清脆。画面从运动员的背影开始,高速镜头分毫不差地捕捉运动员的冰面滑行轨迹,随后画面切换到面部特写,队员相拥庆祝这次精彩绝伦的进攻。镜头再次切换场边席、观众席,空中摄像机中景、全景,整个冰场尽收眼底,奥运五环标志和运动员的身影停留在画面正中央。
这是全世界观众通过屏幕看到的年北京冬奥会女子冰球金牌赛的短短几秒钟。2月17日,北京五棵松体育中心承接的29场冰球比赛全部结束。
这是北京第二次举办奥运会,距离上一次已经过去14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只有少量观众能在现场感受北京为全世界准备的这场体育盛宴。这14年间,体育转播技术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于是,一个个转播镜头成为北京冬奥会的“语言”。构建这套“语言”的人,除了OBS(OlympicBroadcastingServices,国际奥委会设立的官方主转播商)和各国持权转播商以外,还有一个个在幕后默默为OBS乃至全世界转播团队做支持的人,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冬奥比赛场面之前,他们早已开始了属于他们的“冬奥”。
而冬奥场馆的转播服务人员,几乎算是现场最早代表中国“接待”全世界的人。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运营团队的转播服务经理袁颖慧就是其中之一,她为OBS和持权转播商提供协调服务。
对一届奥运会来说,电视转播所涉及的工作,其复杂程度堪比组织运动会本身。而转播服务的工作内容则更加细碎,对接各国转播工作人员,带领他们对场馆进行踏勘,甚至帮助订餐、当守门人给转播团队开关大门。他们的工作十分关键,“我们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工作长链上的一环,某一人因为疏忽,就会耽误很多人的工作”。最终外界看到的是,北京冬奥会最完美的一面得以通过镜头,将所代表的“大国形象”呈现在全世界面前。
超过一个月两点一线的闭环工作,每天走超过2万步,打无数个电话,为上百个来自全世界的工作人员服务,这不仅是冬奥背后的故事,也是中国呈现给世界的“细节之美”。
冬奥天
年10月27日下午,袁颖慧在五棵松凯迪拉克中心前与北京冬奥天倒计时牌合影留念。
从这一刻起,属于她的北京冬奥已经开始了。袁颖慧平时戴着眼镜,留着利落的短发,她有些天然的腮红,这让她的笑容看起来更加温润。如果只是看照片,她更像一位和蔼的小学老师,而非一个体育工作者。
年,袁颖慧加入五棵松体育中心负责场馆。在此之前,袁颖慧参与过年北京奥运会的媒体运行工作。
年北京冬奥会在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共计布局25个场馆,位于北京长安街沿线西四环的五棵松体育中心是其中一个,这里要承接大部分女子冰球比赛和小部分男子冰球比赛。这座曾是年北京奥运会篮球比赛场所的体育中心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人。而为了此次冬奥会,五棵松体育中心年便完成了改造工程。
为转播团队提供协调服务则是场馆团队最重的任务之一。哪怕仅仅是完成转播,背后牵扯的流程就远超外界的想象。
负责提供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电视公用信号等相关服务的是OBS,这是一家由国际奥委会设立的官方主转播商。OBS的员工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每届奥运会还会向全球雇佣电视转播车、技术团队和信号制作团队。
拥有奥运会转播版权的各国持权转播商也会进入比赛场馆进行转播工作,比如国内的中央电视台、美国的NBC、加拿大的CBC等。转播设施如何搭建,机位、灯光如何布局,由OBS来设计,承办国家的场馆方进行搭建配合。
一场奥运会转播涉及的工种众多。通常,OBS在一届奥运会结束后马上就开始做下一届奥运会的转播方案。奥运会的转播搭建工作,往往需要提前一年半来准备。这是自年OBS成立后的惯例和经验。
由于疫情,年北京冬奥会格外特殊。国际通航不再像往常一样便利,OBS人员不能按原计划来中国踏勘场地,更多的是通过邮件和视频会议远程沟通,转播服务团队将场馆图纸传给OBS进行设计,再根据场馆实际一遍一遍反复沟通修改。
东京奥运会的推迟,让历史上首次出现夏奥和冬奥的间隔只有半年多,这也导致原本一年半的工作量被压缩到了6个月,OBS无法像从前一样给到中国方面完善的转播方案。
一切都变得无比紧张。
那段时间,袁颖慧几乎每天都处于忙碌之中,不仅每天要不断联系OBS询问更细致的转播要求和计划,还要每天和场馆团队有关部门,如临时设施、电力等沟通,协调解决他们在为OBS准备临设、电力布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距离冬奥天时,场馆图纸设计接近尾声,马上要进入临时设施的搭建阶段。由于OBS团队的搭建人员要到开幕式前30天才能抵达场馆,以袁颖慧为代表的转播服务,成了最忙碌的那群人。
与冬奥正赛的各个环节相比,忙碌在场馆里的“袁颖慧们”所做的工作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至关重要。要知道,全世界的观众都只能通过转播收看这一届冬奥会。
倒计时30天,进入“闭环”
北京冬奥会上,负责广播电视信号制作的团队总人数超过人,他们来自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还有大量的器材设备要通过海运才能抵达,还需要“自带厨房”出行。
而整个五棵松体育中心的全部转播对接工作,实际只有包括袁颖慧在内4个人承担,其中2人还是临时招募的志愿者。
年10月25日,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三方共同发布《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将对境外涉奥人员实行闭环管理。通俗来说,运动员们所在的奥运村、训练比赛场馆、主媒体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等被称为“小闭环”,若干小闭环共同组成“大闭环”。连接这些“小闭环”的交通工具也是封闭管理,全程不会与闭环外人员接触。
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和运动员相比,北京冬奥场馆团队工作人员进入“闭环”的时间更早。
年1月5日,冬奥倒计时30天。第二天,袁颖慧正式进入“小闭环”。
如果放在没有疫情的时候,此时所有转播准备工作都会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但肆虐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密克戎毒株,让事情变得十分复杂和棘手。
受疫情影响,OBS团队大大缩减了入境工作人员的数量,但这也意味着落在每一个人身上的工作量增大,时间也更加紧迫。
多重因素叠加,OBS通常只能提前两天甚至一天向场馆团队提供工作计划,有时甚至更仓促,描述也很简略。
很多时候,袁颖慧及其团队头一天都不知道第二天OBS究竟会来多少外国人、从哪里来、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来、中方司机的电话是什么。这在把“安全”作为冬奥会总体要求的情况下,让场馆团队倍感压力。还有就是OBS和持权转播商有大量转播和后勤设备需运至场馆,就拿英国供应商的厨房设备来说,要从天津港运输到北京,而天津当时正值出现新冠确诊案例的特殊期。设备抵达五棵松体育中心时已经是1月13日。“那天忙到特别晚,设备太多了,我也当物流工人帮着往里运货,推、拉、拽,北京的冬天很冷,我累出几身汗。”袁颖慧说。
外国工作者进入五棵松场馆“小闭环”后,所有的接待都由袁颖慧和另外一名同事完成。袁颖慧每天都在操心他们到了哪儿,会不会迷路,有没有遇到麻烦。那段时间,她每天都要拨打和接听无数个电话,其中有不少是海外号码。
“不停地有电话进来,不停地有电话进来。”
现场转播服务支持远比想象的复杂。仅OBS就需要布置41个机位,包括球门上方两个吊装在马道上的空中机位和一个飞猫索道摄像系统。每个机位都涉及不同团队、不同工种,以及不同国籍的工作人员。
据袁颖慧介绍,仅一个空中摄像机,OBS就有好几个供应商,有搭truss架的,有提供摄像机的,还有提供索道摄像服务的。
这些基础而复杂的事情,构成了袁颖慧“小闭环”生活的每一天。OBS还在本地雇了车辆和司机,但中国司机不懂英语,OBS工作人员不懂汉语,这时候,袁颖慧又要承担起翻译的工作,除了协调场内,还要协调场外,“说话说到嗓子哑”。
疫情之下,一个简单的吃饭,也成了大问题。1月28日之前,OBS的厨房设备还没有准备好,处在闭环里的外籍人员不知道如何解决工作餐食。
袁颖慧又当上了送餐员,外籍团队几乎都没有国内熟悉的各种移动支付,为了解决结账的问题,闭环外的餐饮供应商给了袁颖慧她们一台POS机,给订餐的外籍工作人员刷卡——这是袁颖慧人生中第一次用POS机。
“今天最大的新闻是OBS厨房设备到场。”袁颖慧1月13日在朋友圈写道,“这批设备前几天到达天津港,因疫情原因受阻,今天北京、天津两地警车接力,将设备顺利运至北京、张家口赛区。”
1月28日,OBS厨房正式供餐,供应商是一家英国公司。OBS场馆管理团队邀请袁颖慧随时去OBS餐厅就餐,她表示:“这也是对我们整个团队前期工作的一种肯定。”
在闭环的日子里,袁颖慧每天的走动都在2万步以上。冬奥赛事转播设施遍布场馆各个空间,场地所在层的冰场周边、运动员下车点和更衣室、混合区、新闻发布厅、各层观众看台甚至马道都有。制作管理人员来了,袁颖慧要陪着走一圈;技术管理人员来了,又要走一圈;敷设线缆的人来了,还要走一圈;持权转播商来了,又是一圈……作为经常跑马拉松的户外运动爱好者,袁颖慧第一次患上了足底筋膜炎。
随着工作进度不断加快,到正赛开始前夕,五棵松体育中心的转播设施配置已经基本完成。
农历除夕的虎年春晚,她利用工作间隙匆匆扫了一眼电视,是李宇春在舞台上唱歌。“我们每天过的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酒店——场馆——酒店,已经不知道是星期几,也不知道是腊月多少。如果不是有春晚,都忘了那天是除夕。”那天,大家照常在篮球训练馆改成的员工餐厅里吃自助餐。
而真正让袁颖慧感到高兴的是,OBS团队对她们的工作非常满意,以至于美国广播公司、加拿大广播公司等的人员要进场时,OBS也将袁颖慧的电话推荐给了这些国外持权转播商,让他们有事就请袁颖慧帮忙。
开幕,谢幕,搭舞台的人
年2月2日,正月初二,是五棵松场馆将举行正式比赛的前一天。那天,五棵松场馆里进行了带妆彩排,模拟了两个10分钟的比赛,彩排后开总结会,结束时已是次日凌晨。
2月3日,五棵松场馆开始了女子冰球项目第一场比赛,中国队迎战捷克队,这也是中国女子冰球队时隔12年之后,再次亮相冬奥赛场。
2月4日,盛大的礼花时隔14年再度照亮鸟巢,年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随着转播配置完成,场馆准备妥当,冬奥发令枪响,所有人要开始享受冬奥的激情时,像袁颖慧一样的转播服务工作人员悄悄“退场”,也终于可以不那么忙碌了。
在五棵松体育中心工作了将近9年的袁颖慧习惯了满座的场景,这次觉得场馆空荡荡。“疫情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转播技术的进步,现在的转播和制作手段太丰富了,使得在疫情下很多转播商不用派大量的人员来现场进行报道,也能在后方收到多方位的制作素材。能明显感受到奥运会在转播手段和传播方式上已经开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北京冬奥会上,所有比赛的转播信号都实现了4K超清,这在冬奥会历史上尚属首次。部分重点场次的比赛还实现了8K转播。根据国际奥委会和OBS的数据,北京冬奥会转播内容总生产量将达小时,远超平昌冬奥会。
国际奥委会电视和营销服务首席执行官兼常务董事蒂莫·卢姆表示,北京冬奥会是数字媒体平台观看人数最多的冬奥会。OBS方面称,北京冬奥会在全球社交媒体上已吸引超20亿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