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胡适,大概没有人会不觉得熟悉。他曾是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作家,是在北京大学任职的校长,在历史上,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争求人权,为自由发声的有志之士,在文学上,他白话文的推广者,是宣扬个性解放,推动文化前进的进步青年。
趁在那动荡飘摇的岁月里,胡适先生似乎是伫立于乱世而不移的君子,思想进步、开放包容,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可褪去这些头衔与光环,感情世界里的胡适又是怎样的呢?他真的是那个表面上光鲜亮丽的民国好男人吗?也许,那些他寄给情人们的书信可以解答这个问题。
从未挣脱的束缚
年9月,19岁的胡适成为了留学生,独自一人踏上了赴美求学路。在那里,青春年少的胡适离开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吸收着新鲜的、自由的思想,他结识了同样年轻貌美的美国画家韦莲司小姐。
他被韦莲司开放包容、独立洒脱的思想一下子击中,而韦莲司也被这位中国少年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地吸引,两人常常在月下湖畔散步,讨论诗书文集、天下大事,逐渐成为知己。
在年,胡适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后,更是在两年内前前后后为韦莲司写了一百多封的“情书”。
他们的书信不似大多数情侣之间的情书那样,充斥着些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的语句,他们的书信中中,大多都是关于理想、文学与社会现实的讨论。
胡适曾在书信中写道:康德说:“无论对你自己,还是对别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将人道本身视为一个目的,而不仅仅是个手段。”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永远不把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视为可以玩弄的东西,并以之为达成自私或不纯目的的手段。”他们通过书信碰撞思想,拉近彼此的灵魂,擦出了爱的火花。
这一切看起来似乎都很美好,出国留学的少年意气风发,在自由的土地上与善良洒脱的少女相爱,他们有相同的爱好、相同的观点,他们是灵魂的伴侣,他们无话不谈,这理应是一个令人祝福的爱情故事。
可是,此时的胡适并不是一个单身青年,他在13岁时已经与他人订婚。和他订婚的是远在家乡的江冬秀,这份婚姻并不是胡适自己的选择,而是胡适的母亲一手包办的,是封建思想为胡适套上的枷锁。
可是,胡适却没能挣脱这套枷锁,在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之后,他遵从母命回到中国,与那个大字不识的江冬秀完婚,只留给韦莲司一个背影。
胡适与江冬秀育有三个孩子,而韦莲司则独自一人在大洋彼岸,终身未嫁。在韦莲司给胡适的书信中曾有这么一段话:“在过去悠长的岁月里,我从未忘记过你……”。
韦莲司从未放弃过对胡适的感情,她一生都在等待,却没等到那个少年为她挣脱枷锁,为她披上一身白纱。
无法给予的幸福
曾让胡适心动过的不止只有远在大洋彼岸韦莲司,还有曹诚英。
胡适与曹诚英的初识是在他的婚礼上,那时他奉母之命从国外留学归来与江冬秀结婚,而曹诚英是被请来参加婚礼的伴娘,这一次邂逅为两人以后苦涩的、没有未来的感情埋下了伏笔。
完婚的胡适也曾尽到过作为丈夫的职责。虽然刚结婚一个月他就要去北大任职,但却常常向家里写信,嘱咐江冬秀要注意身体,后来甚至在北京直接租了一个大房子,将江冬秀接过来一起住。
可是好景不长,年,胡适因肺病离开北京,前往杭州养病,在杭州的烟霞洞安顿下来。
在养病的短短三个月里,打动胡适的不止有杭州的美景,还有那个已经6年没见的曹诚英。那时的曹诚英已经离了婚,是杭州女子师范的一名学生。
胡适与她一见面便陷入了一发不可收拾的爱恋,当场借着书信传递自己嘴上无法直言的感情:“多谢你能来,慰我山中寂寞,伴我看山看月,过神仙生活。”随后,曹诚英便住了下来,照顾胡适的饮食起居,与胡适谈论风花雪月。
胡适与曹诚英的感情就似胡适所写,是“驱不走的情魔”,是“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两人共处一室,情意浓浓,有了爱的结晶,可惜,这份感情是见不得光的。
胡适也曾想给曹诚英幸福,给她一个完整的家,他曾向江冬秀提起离婚,可他不曾想到性格泼辣的江冬秀一听到离婚便冲进厨房,拿起菜刀,以自己与两个孩子的性命相要挟。
胡适屈服了,他最终没能留住那“吹不散的人影”,也没能留下他与曹诚英之间的火种。胡适未能与曹诚英结为良缘,但两人之间却藕断丝连,曹诚英常常写信给胡适,署名一弯新月,这一弯新月指代的便是她自己,也是他们那份没有结果的爱情。
后来的曹诚英也尝试过与他人恋爱,却屡屡受挫,甚至因为与胡适之间的这段关系被取消了婚约。羞愤难平的她甚至曾要去峨眉山出家,做一个忘却俗尘的尼姑,终是被自己的哥哥拦下。
曹诚英与胡适初见于婚礼上的一撇惊鸿,成长与西湖上的风花雪月,却最终没能结出甘甜的果实,曹诚英没能等来属于她的婚礼,最终独守一人,默默走完了这一生。
埋葬在上海的罗曼蒂克
胡适与曹诚英的婚外情没有迎来美好的结局,但是胡适的婚外情却没有结束。45岁那年,胡适遇到了对他意乱情迷的徐芳。
徐芳年考入北大,是胡适的学生,20出头的少女性格活泼奔放,对爱慕的人的追求如同盛大的礼花,炙热绚丽。
徐芳将她对胡适的爱慕倾注她的信件中,她在书信中写到:“你笑着,紧贴着我善舞的腰肢越来越轻了我嫌那音乐都奏得太重了”在阳春四月,她又怀着少女心写下这样的文字传递给胡适:“……你在信上告诉我你感冒了,非常思念你!我爱你!我想要见你。我最希望的,就是见到你,向你倾吐我对你的爱。”
对于这样猛烈的攻势,胡适大抵是心动的,可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个45岁的成年人了,对于这样的热情的追求,胡适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复。
看不到胡适的热情的徐芳心中不免忐忑,隔了半个月又鼓起勇气寄给胡适这样一句话:“明儿我唱一首给你你和不和”和,还是不和,爱,还是不爱,徐芳的信将胡适推到了必须要给出明确答案的境地。
于是,胡适回复她道:“我唱我的歌管你和也不和。”得不到胡适回馈的爱的少女内心受挫,但这并没有击垮她追求胡适的热情,而胡适也半推半就,没有热情的接受,却也没有明确的拒绝。
他寄给徐芳相思的红豆,为她写暧昧不清的诗句,不停地给予徐芳希望,欲拒还迎。
年,胡适只身离开中国,前往美国发展,徐芳心怀思念,便一封封地给他写信,希望这些包含着凄苦的思念的书信能够打动胡适。
她在信中写道:“我是一个最平凡的女子,我自己知道,所以不配被你爱。但我爱你是真的,是永久的……我爱的只有你啊,先生。所以,你的芳,是不会到别人那里去的,你要知道。”
这封信的背后,是一个少女的爱而不得、寝食难安、肝肠寸断、日渐憔悴,可胡适却不做回应。
年,徐芳给胡适写了最后一封书信,希望去美国求学的她希望在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的胡适可以助她一臂之力,可胡适在美国发展的并不好,这封信也就石沉大海,没有了回音。
他若没有爱过徐芳,他又怎会写下:“雾鬓云裾绝代姿,也能妖艳也能奇。忽然全被云遮了,待到云开是几时。”这样的情诗?可他却不肯给徐芳一个回复,他用自己的套路套住了徐芳,不肯放她走,却也不肯给她明确的答复。
小结:
胡适曾说:“LOVE只是人生里的一件事。”从他的人生经历来看,他也确实是如此认为的。
从年少时,与韦莲司的情意绵绵,书信中是人生、是理想、是未来,字里行间透露出朝气向上的少年气;与曹诚英的书信是情思、是爱慕、是缠绵,书信中流露出的是热烈的感情;与徐芳的书信中是暧昧、是拉扯、半推半就,诗句中透出来的是一个成年人的圆滑套路。
胡适的书信将胡适从那个历史书中那个闪亮的“新青年”的头衔中拉出来,向我们展示了更立体,也更为真实的胡适,藏在他书信背后的种种往事,也向我们诉说着胡适曾经的种种,他曾意气风发、他曾爱而不得,他曾耍尽心思和套路,他从不是那个头衔下金光闪闪的民国好男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