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是一个很特殊的节日,过了这一天,春节是真的过完了。作为中国传统节日,这一天本来是狂欢的日子,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奈何今年不同于往年,病毒肆虐,本来的欢歌笑语,购物嗨皮,却只能“呆”在家里了。全家人待在家里更好,本来就是团圆的日子,一家人“困”在一起才更有意义。大家可以放下手机,不看电视,围坐在一起,聊聊天,叙叙旧,说说元宵节是怎么回事吧。
先说说元宵节的来历吧。
元宵节在汉代就已经形成,传说是汉文帝为了纪念一个历史事件而兴起的。汉文帝时代往前推十几年,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开始日益崇信自己的皇后吕雉,在刘邦死后,吕雉成了皇太后,虽然立了她的儿子刘盈当了皇帝,但是刘盈天生懦弱,汉王朝的大权就被吕后把控,朝中大小事都要请示皇太后,吕氏一族也被重用,作为皇帝刘盈权利也是名存实亡,也终日郁郁寡欢,不久就病死了。皇帝一死,吕氏一族更是飞扬跋扈,横行朝中。刘氏江山眼看就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陈、刘氏宗亲深感愤慨和害怕,但是他们看到吕氏太残暴,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熬过几年后,吕雉病死后,吕氏一族没了主心骨,也非常害怕遭到朝中老臣和刘氏宗亲的迫害,于是他们谋划夺取刘氏江山。正在起兵造反之际,谋划信息泄露,刘氏宗亲联合老将周勃,陈平,齐心合力铲除了吕氏一族,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诸吕之乱”。平乱之后,刘氏宗亲经过商议和权衡,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为皇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文帝。
汉文帝为纪念平息之事,规定每年正月十五,月圆之日,皇族和平民要普天同庆,逐渐也变成后来的元宵节。不过也有人说,真正的元宵节是源于汉武帝在正月十五这天祭祀天神“太一”,司马迁在制定“太初历”时,才把元宵节定为重要节日。
元宵节还是吃货的节日。
元宵节最硬核的习俗有: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舞狮子等。中国人对食用圆形的食物是特别感兴趣,圆形食物代表着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在十五月圆之夜,就会有更深刻的联想。所以人们发明了元宵(或汤圆)成为元宵节必吃的食物。关于元宵和汤圆是有区别的,但是小编是傻傻分不清楚的。北方人吃不惯甜食,多数人都不喜欢把元宵当做主食,吃上两三个就有点腻了。有些地方会在下元宵时,放上点面条,谓之“爬蔓”,寓意是长长久久团团圆圆。
其实,元宵节这天,除了吃元宵或汤圆外,还有很多特殊的食俗。如,中国广西、贵州、湖南等地方还流传着吃油茶,陕西、福建等地流行着吃灯茶,灯茶不是一种茶,而是一种蔬菜、肉或鱼虾等做成的一种粥。据说,广东一带的一些地方还有“偷菜”习俗,他们在元宵节这天偷偷摘取生菜,与糕饼煮熟食用,寓意富贵生财。(这些习俗,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都是网上看到的)
中国的狂欢节,过节图的就是“热闹”。
元宵节这天,小编和小伙伴最期盼的是夜幕的降临。因为天黑了就能看到烟花。这一天,村里有些钱的人会购买很多烟花,聚在村中心空旷的地方。吃过晚饭,老少爷们都聚集一块,抬头看向天上绽放的礼花,在仰望的那片刻,也在憧憬着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
元宵节这天的白天,也非常热闹。有些村子里自发的组织起自己的“文艺小分队”,这些队伍有舞狮队、舞龙队、踩高跷队、扭秧歌队,还有我最喜欢的跑旱船的队伍。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水中划船的样子,旱船不是真船(这句真是废话),而是用薄板制成的船型物,里边站着一位大姑娘或小媳妇,穿上彩衣,俊靓的某样引得很多小伙子来观看。跑旱船里也有跑毛驴的或是猪八戒背媳妇,还有些丑角,由年纪大的男子反串化妆成女性,一出场就会引得人们哄堂大笑。
这些文艺队伍从早上就开始串村,去一些农户或是开店的人家表演,表演十几分钟,向主人家讨点彩头。富裕的人,就掏出一张一百元的,不舍得花钱的人,就买上一包十几元的烟递给“管事的”。接过钱的管事儿“队长”,都要笑嘻嘻的说几句吉祥话,恭喜发财说的最多。
看花灯也是元宵节的主题活动。这一天为什么要燃灯,有人说和道教有关,道教把正月十五称是上元节,是天官诞辰之日,天官喜乐,民众燃灯以助兴。也有人说,燃灯和佛教活动有关,佛教正月十五要点灯敬佛,民间就有了挂灯习俗。直到今天,还多年纪大的老太太,每逢初一十五还是要点灯敬佛。
在很早之前,民间会在元宵节晚上在每个房间、生产农具上放上面做的灯,灯呈圆柱形,高如拳,蒸熟后,顶上灌上油,捻棉为芯,点着后灯光荧荧。后来,城里商家会扎制灯棚,花样百出,还有些暗含竞争之意。现在一般会在公园或商场广场上办灯展,未婚男女相约看灯,有对象的情谊更浓,没对象的借机看灯,物色自己的未来伴侣。
在城里生活的人在这一天也有不同的乐趣,去图书馆里猜个谜语,猜中了还能获得小礼物。
元宵节的主题除了团圆还有什么?那就是热闹,元宵就是中国人的狂欢节,所有民俗活动都是让这一天变得热热闹闹的,我们常说的“闹元宵”这个词用得忒贴切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