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元宵佳节,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过节的快乐时光。
我的家乡位于鲁西南,是一个离黄河很近的小村庄,它隶属于山东省鄄城县,一个在《三国演》中被多次提到的地名。村庄不大,它默默无闻,宁静安详的样子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尤其过节时的点点滴滴,每每想起那些时光,就感到十分亲切和温暖。
在我们老家,正月十五这天是送老天爷上天的日子。奶奶在老天爷像前点起香烛,点燃用金箔纸叠的元宝,跪下磕头,再把贴在墙上的老天爷神像揭下开,和燃烧的元宝一起化成青烟,这样就送老天爷回天庭去了。
记得小时候,十五这天奶奶还用高粱秆和彩纸做花树,做整棵的麦子。奶奶用粗的高粱秆做树干,剥去最上面一节的硬皮,留下一段内瓤。然后把高粱杆硬皮撕成细条,间隔串上小段的内瓤和剪好的彩纸,做成花枝,再把花枝插在树干上面的内瓤上。等到插上许多花枝后,一棵漂亮的花树就做好了。
奶奶做好花树做麦子,她把高粱秆瓤分成麦穗长短的小段,把高粱秆皮撕成细小的麦芒状,一排排整齐地插上去,做成麦穗的形状;或者把高粱杆瓤用点燃的香烫出一排排整齐的黑点,做成麦穗的形状。再把麦穗插到细长的的柳条上,一株株麦子就做好了。
花树和麦子插在院子里,那是祖辈在期盼五谷丰登,多收棉花的虔诚仪式。花树的枝叶随风摇摆,麦穗频频点头,那场景又奇特又好看,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晚上我们要吃饺子。与过春节时包饺子不同的是:包饺子的时候小孩子可以参与,可以把饺子包成任意形状。那真是一个让人兴奋的时刻,我们把饺子有的捏成花朵的样子;有的捏成麦穗的样子;有的捏成叶子的样子。尽管做得不太像,带来的快乐却是特别多。
天一黑,吃过饺子,街上就陆续放起了烟火,我们就忙忙地出门看烟火去。大街上挤满了看烟火的人。这一堆火光冲天,那一片礼花朵朵,笑声不断的大人,上蹿下跳的孩子,影影绰绰,你来我往,十分热闹。
印象最深的是一种叫做旗火的烟火,一根细杆上绑着一个鞭炮形状的东西。点燃后搜的一下,带着一声脆响,飞上天去了,然后就在远远的高空炸响,抛出一朵美丽的烟花,又爽快又漂亮。
有些烟火是要放在地上放的,人们点燃后快速跑开去,那烟火就如喷泉一般在身后绽放,喷出一圈又一圈五颜六色的,亮闪闪的烟花。
可是这样威力大的烟火我是不敢放的,我们小孩子玩的是嘀嘀筋、小红蜡烛和小灯笼。小红烛形状像一簇小小的火焰,插在一根竹签上,我们拿在手里点燃,在人群中惬意地四处游逛,橘红的火焰映红了孩子们兴奋的小脸,那真是一个十分欢乐的时刻。
那时候的嘀嘀筋是一根很细的纸线,裹着很少的火药,点燃后发出星星点点的火花,发出细小的劈劈啪啪的响声。在黑夜中很好看。闪闪的火花映在我们的眼睛里,亮晶晶的,空气中飘荡着浓浓的烟火味道。
那火光,那味道,那欢天喜地的节日气氛,至今如在眼前。
.2.25
作者:冯福霞
责编:方迎欣李郎杰《白浪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