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礼花 >> 礼花前景 >> 正文 >> 正文

特别策划除了吃汤圆运河八省市元宵还有

来源:礼花 时间:2024/6/3

“正月十五闹元宵”,短短的一句话包含了不少关于元宵节的小知识。

元宵的“元”代表的是农历的元月,即正月;“宵”则是古人称“夜”为“宵”。而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吃元宵,是为了祈福。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取团圆、和睦之意。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赏灯的习俗则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除了大家众所周知的习俗外,大运河沿线还有什么特别的风俗?

北京:

民间有“走百病”习俗,这一天大家成群结队走上正阳桥、天桥等处,“桥”有“消”之意,“走桥”时,一人举香开道,众人随后,称为“走百病”或“消百病”,过桥谓之消病“度厄”,有首诗曰:“都城灯市春头盛,大家小家同节令;诸姨新妇及小姑,相约梳妆走百病;俗言此夜鬼穴空,百病尽归尘土中。”以走桥,祈求来年健康平安。

天津:

天津过元宵节有“争(蒸)财神”之俗——做刺猬、老鼠等蒸食。正月十四做好,刺猬头冲外,意为招财;正月十五刺猬头冲里,意为进宝。为什么刺猬和老鼠成了招财进宝的象征呢?原来因为这些小动物有挖洞藏食的习性,老百姓都认为此举是积财的表现。

河北:

井陉的拉花是河北较为独特的元宵节习俗,作为传统舞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音乐既有河北吹歌的韵味,又有民歌、民间曲牌和戏曲曲牌的音调,还不乏浓厚的寺庙音乐和宫廷音乐的色彩。使用多种传统乐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舞蹈动作。

山东:

山东有元宵节扎制莲花灯、放河灯的习俗,莲花灯由高粱杆和彩色纸张扎制而成,需要经过扎骨架、捻花瓣、剪穗头等十几道工序,具有团圆和美、喜庆祥和的吉祥寓意。临水人家则会放河灯祈福。

河南:

元宵送灯,即元宵节日这天,所有的家庭都必须给自家的祖坟送去灯盏,以示后继有人。送灯时会放炮,放礼花,烧香灯。灯罩一般是自已做的,用各种颜色的彩纸做成。

安徽:

荡秋千、挑灯笼、撂火把是元宵佳节的三大习俗。民间有“元宵节荡秋千,一年腰不疼”的说法。每逢元宵佳节,最让孩子们动心的还是“挑灯笼”。而撂火把是一种青少年集体活动。留心的孩子都会早早有意识地收集、准备着一些废旧扫帚、刷把,以备元宵节撂火把。

江苏:

元宵前后又称灯节,正月十三上灯,十八落灯。“灯”与“登”谐音,元宵节期间部分地区还有给出嫁的女儿送花灯的习俗,祝愿女儿家子女高登状元榜的良好寓意;同时,灯字有“丁”,送花灯有添丁进口、儿孙满堂寓意。吴中旧有“闹元宵”习俗。人们敲击锣鼓铙钹为戏,不同节奏有不同的箔称,如“跑马两夹雪”、“下西风”等;或三五成群,各执一器,边击边行,儿童嘻笑环绕,满街鼎沸,谓之“走马锣鼓”。

浙江:

舞板凳龙是浙江某些地区的元宵风俗。元宵夜,各家各户都用板凳扎好的“龙体”拿到村前空旷处进行拼接,形成了一条长达近百米的板龙灯。一条板凳龙几乎就是一个艺术综合体,它集书法、绘画、剪纸、刻花、雕塑艺术和扎制编糊工艺为一体,融体育、杂技、舞蹈为一炉。游动起来的龙舞兼有粗犷、细腻、奔放、严整的风格。

(大运河新闻)

综合整理自网络

----------------------

制作曹宇

编校延晨徐蓉

一审桂艳张莉

二审义富肖东

三审晖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