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礼花 >> 礼花资源 >> 正文 >> 正文

徐志摩凄婉的爱情故事,演绎才情与恋情的传

来源:礼花 时间:2022/12/27

一、短暂人生

徐志摩是民国时期的天才诗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大力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徐志摩在36岁时因飞机失事英年早逝,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诗集,在散文、小说方面均有一定建树。广为人所熟知的是《再别康桥》这首脍炙人口的绝唱:“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宁的一个商贾世家,其父徐申如是硖石商会会长,人称“硖石巨子”。徐志摩的一生与三个女人的感情生活交织,串成一生的传奇爱情故事。他不愿受世俗的牵绊,苦苦找寻内心独特的自我。感情方面的“任性”行为,在当时没有得到老师梁启超的理解,也不能被他的父母亲朋在内的很多人所接受。短短的一生才情满满,矢志追求自由的爱,爱情给他带来了非凡的创作灵感,也带来了刻骨铭心的伤痛。

年春天,徐志摩在北京成立俱乐部,创作文艺作品并演出,出于对大诗人泰戈尔一本诗集《新月》的兴趣,徐志摩提名借用“新月”二字为社名,新月社由此而生。新月社从成立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历时约十年,徐志摩贯穿始终,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流派鲜明特征,是社团的中坚力量,在这个平台上取得一生最辉煌的文学成就。

二、感情生活

徐志摩18岁时与其小三岁的张幼仪结婚,但父母包办的婚姻让他觉得并非真正的爱情。后来旅英邂逅林徽因,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毅然与张幼仪离婚,却也没能和林徽因开花结果,这段感情擦肩而过,林最后嫁给了梁思成。徐志摩第三段感情是和陆小曼擦出了火花,由于陆小曼是朋友王赓的妻子,因而这段感情纠葛饱受非议。

1、一生有大爱——张幼仪

徐志摩的原配张幼仪,出身于当时中国政界的显赫家庭。二哥张君劢是中国民主社会党的领袖,被誉为“中华民国宪法之父”;四哥张家璈是中国金融界的巨子,被誉为“中国现代银行之父”。但徐志摩以不了解张幼仪而执意反对,但在家人的压力下最终接受了这段婚姻,在年与张幼仪完婚。

婚后两人也没有产生感情,不久徐志摩去了天津读大学,随后到美国留学,年到了英国。在伦敦一所女子中学邂逅林徽音,虽然林徽音比徐志摩小了七八岁,但徐志摩认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爱情,郎才女貌一见钟情,二人迅速坠入爱河。年徐志摩与林徽音正热恋时,张幼仪的二哥张君劢写信给徐志摩,提议张幼仪到英国伴读,想给二人提供相处的空间以增进感情。但徐志摩当时一心爱着林徽音,在张幼仪到英国后提出离婚,并最终在年和张在柏林协议离婚。

张幼仪是一个念过书的中国传统女性,离婚时才22岁,之前为徐志摩生下两个孩子,大儿子彼得早逝。离婚后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在德国柏林留学攻读幼儿教育,没有选择再嫁,一心哺养幼子徐积锴。后来回国做德语老师,赡养侍奉徐志摩的双亲。张幼仪出任过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以及在服装公司担任总经理,在金融和商业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天分,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在徐志摩逝世后,张幼仪整理了他一生的诗歌,那些诗大多是写给林徽因及陆小曼的情诗。张幼仪没有因为女人的嫉妒将这些作品付之一炬,反而整理并集结成册出版,延续了徐志摩的文采和第二次生命。应当说,这种大爱源于她质朴的性格和对徐志摩才情的欣赏,其人格品德尤其难能可贵。年张幼仪到香港生活,后来又到了美国,年过世时已是88岁高龄,其一生经历简单又富有传奇色彩。

2、一生的最爱——林徽因

徐志摩一生感情与林徽音牵连在一起,扯不断理还乱,和林徽音的爱情滋养了徐的创作源泉,这个阶段创作了大量热情奔放的诗歌,歌颂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向往。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在段祺瑞执政时期当过司法总长,后担任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年初,林长民被政府派往国外考察,带爱女林徽因同行,在英国林长民和徐志摩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同时,徐志摩发现自己疯狂地爱上了林长民的女儿,不惜与张幼仪离婚以求和林长相厮守。即便林徽因选择回国以逃避这段感情,徐志摩追回国内仍然苦苦纠缠,甚至在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恳请为自己做媒。但最后这段感情相见恨晚、有缘无分,林徽因嫁给了徐志摩的老师梁启超的儿子,也就是后来被称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的梁思成。

徐志摩的爱情乌托邦受到沉重打击,内心极度痛苦,沉沦了一段时间。即使后来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仍暗恋林徽音,一直与她保持着联系,林、徐之间的感情寄托还流露在他们的诗作当中。林徽音当时写了一首诗:“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两人各认取生活的模样。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那便是我静候着你的赞赏”。徐志摩回应:“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在当时的文坛引起了不小的流言蜚语,冰心曾写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隐晦地影射此事,而林徽因却给冰心送了一坛山西老陈醋。

年11月林徽音准备在北京协和礼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搭乘飞机由南京前去捧场,飞行在济南失事徐志摩遇难,天妒英才终年36岁。空难发生时,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正在山东,赶到空难现场捡回一块飞机残骸,带给了妻子林徽因,林把这块残骸挂在自己的卧室床头保留到老。应当说,林徽因是理性的,也是非常聪明睿智的,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方法,也得到过徐志摩的真爱。林徽因曾对徐说过:“我不是没有来,只是无缘留下”,表达自己内心对这段感情的真正感受,二人称得上是灵魂伴侣。徐志摩去世后,林徽音提议设立志摩文学奖,建立图书馆及纪念馆来怀念这位天才诗人。

林徽因作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位女性建筑家,在知识女性中却没有一个真正能够读懂她的朋友,从一贯的行事风格也看得出有知识分子的风骨,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年4月,饱受肺病折磨的林徽因去世,终年51岁。

3、一生的非议——陆小曼

年,失恋痛苦中的徐志摩,在北京认识了朋友王赓的妻子陆小曼。陆小曼的父亲陆建三曾留学日本,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官至民国财政部赋税司司长,后来弃政从商担任一家银行的总经理。陆小曼和王赓的婚事是由父母包办,二人的性格不和,王赓事务繁忙经常不在家,所以托徐志摩陪小曼玩。当时徐志摩失恋需要有人安慰,而小曼长相甜美兼有才气,比林徽因更多一份妩媚。二人在一起游山玩水,研究诗词曲赋,被彼此的才华所吸引,烈火遇干材燃出了强烈的火花。这段不伦之恋,自然遭到了父母和朋友的极力反对,而他们却依然不管不顾,活在两人世界中。郁达夫曾说:“忠厚柔艳如小曼,热情诚挚若志摩,遇合在一道,自然要发放火花,烧成一片,哪里顾得到纲常伦教,哪里顾得到宗法家风?”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坚决反对徐与陆小曼在一起,劝说他与张幼仪复婚,父子为此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徐父拗不过,只好设置障碍,说如果梁启超做证婚人就同意婚事。徐志摩于是找到胡适,请他出面说服梁启超出席婚礼。梁启超在婚礼上训斥道:“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白头偕老。”

徐志摩和陆小曼于年结婚,婚后到上海定居,徐志摩写出了大量诗作,先后出版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和《猛虎集》等诗集,其代表作《再别康桥》就诞生于这个时期。他俩度过了一段幸福时光,不久陆小曼恢复了以前的奢侈生活,挥霍浪费甚至吸食鸦片。徐志摩只能奔波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到多所大学讲课、编纂诗文,赚取生活费维持家庭开支。

徐志摩过世那年陆小曼只有29岁,很快被世家子弟翁瑞午包养,此举引起徐志摩生前一帮好友的强烈不满,为了不让故人地下难堪,大家请胡适出面,与陆小曼沟通但无果。陆小曼完全不在意外界的指责漫骂,也不做任何的回应,如她所说:“冥冥间,睡梦里,仿佛我看见、听见了志摩的认可”。年清明节,陆小曼独自一人去了硖石给徐志摩上坟,之后写了一首诗:“肠断从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应该说,她的情感随着徐的离世已经灰飞烟灭,她的精神世界已经跟着徐志摩而去了。

陆小曼后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戒掉了鸦片,开始写文章、翻译外国名著。年4月陆小曼病逝,过世前留下遗嘱求与徐志摩同墓而不得。应当说,陆小曼如同一支娇艳的礼花,点燃了徐志摩的创作激情,只是那束光芒太过耀眼,燃烧了徐志摩,也燃烧了她自己。

三、浪漫诗人

徐志摩短暂的一生精彩绝伦,才情与爱情纠缠在一起,伦理与恋情争议不绝。既是天才诗人,留下很多精美的诗篇;又奋不顾身追求自由浪漫的爱情,写情伤情一生。生活在诗人眼中是一件艺术品,他热爱歌颂大自然,体味生命的真谛,浓烈的浪漫主义的色彩浸润在各个诗篇之中。蔡元培曾如此评价:“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迳都是诗”。

徐志摩有自己的恋爱观,认为经过需要了解对方,互相理解、共同的志向才是婚姻的基础,并不赞成西方的自由恋爱。徐志摩穷其一生寻找自己真正的爱情,在个人的世界里塑造了“乌托邦”式的精神家园,爱情是其一生中最有营养的田野,是其创造灵感的源泉,徐志摩曾经说过“婚姻是人生唯一的要事”。有人认为他用情不专,其实是不了解徐志摩,徐志摩对于林徽音与陆小曼的爱情肯定是付出了真情的,不然他的情诗也不可能那么真挚感人、深入骨髓。一个人一生获得一段珍贵的感情尚且不易,何况触碰到三段情感,仅就此而言,浪漫诗人徐志摩的一生应无遗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