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礼花 >> 礼花资源 >> 正文 >> 正文

大剧院版重逢牡丹亭下月将演,破解汤显

来源:礼花 时间:2023/3/5

没有巨幅造型照与概念图,有的只是一面能照见自己的镜子。这是“上海大剧院版昆曲——重逢《牡丹亭》”的“发布海报”。面对这个观众再熟悉不过的戏曲经典,无须多做渲染,主办方希望每一位来到现场见证这部作品的人,都能与自己“重逢”。

这样简单又有寓意的巧思,贯穿在这部非常时期排演作品的每一个细节。

8月10日至14日,“上海大剧院版昆曲——重逢《牡丹亭》”将于上海大剧院世界首演。该版《牡丹亭》不是一台传统折子戏的寻常串演,而是一次对汤翁原著独具特色的“解码”,由剧作家罗周编剧、舞台剧导演马俊丰执导,昆曲名家单雯、张军分别出演杜丽娘和柳梦梅,崭新呈现以“至情”冲破“生死梦中”循环的动人故事,7月12日起这台全新制作的昆曲大戏将在上海大剧院官方平台等渠道正式开票。根据最新防疫要求,剧院目前按50%限流开放,“上海大剧院版昆曲——重逢《牡丹亭》”首轮演出一连5场将使得更多观众有机会走近舞台,当杜丽娘和柳梦梅在梦境之外再度相会之际,也意味着久违的日常观演生活和所有人“重逢”。

作为汤显祖最为人所熟知、也是最受欢迎的经典,如何演出“新意”又能延续经典魅力,值得期待。

首个大剧院版《牡丹亭》探求东方舞台美学新实践,罗周马俊丰尝试破解原著“密码”

“东方美学”,这是发布会现场主创与评论家一再强调的关键词。而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在舞台上已经出现过经典版、全本、精编版、名家版、小剧场版等一众版本之后,上海大剧院为何要重述经典。

要知道,光是在上海大剧院的舞台,大江南北、名家新秀等不同阵容的众多“牡丹”在此先后绽放,十七位“国宝级”艺术家联袂的大师版《牡丹亭》更是轰动一时。面对即将推出的首台打上大剧院版标签的昆曲《牡丹亭》,总经理张笑丁说:“上海大剧院一向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艺术形式。提炼传统内核衔接当代呈现,让多种艺术门类的跨界融合,去丰富观众的审美体验,再次释放传统的经典魅力,这在昆曲《浮生六记》的广受好评中得到印证,也是大剧院创制中心今年重点打造的‘东方舞台美学’品牌希望传递给观众的,最新的尝试就从昆曲《牡丹亭》开始。”

风格之外,如何对已经广为人知的经典“动刀”?

与其说是“动刀”,用“解码”更为合适。因为相比于其他大刀阔斧的“改编”,主创更希望回到原著全本中,寻找汤显祖为故事编写的至情密码。

为此,大剧院邀请罗周担任编剧,将基于原著的这番创新创造搬上昆曲舞台,以杜丽娘“起死回生”为主体,其中原著《言怀》《玩真》《魂游》《幽媾》《冥誓》《回生》为主,《惊梦》《寻梦》等名折名曲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融入。所有新写念白曲文均是化用原著,努力做到“无一字无来历”。

而这也是剧作家罗周一直以来的心愿。多年来面对《牡丹亭》,希望回到原著,在精读文本的基础上,破解“《牡丹亭》密码”。在她看来,其关键点在于两个“梦”,一是杜丽娘之梦,见原著《惊梦》;二是柳梦梅之梦,见原著《言怀》。在罗周看来,事实上第二出《言怀》柳梦梅之梦跨越了七出戏,在第十出《惊梦》里与杜丽娘之梦合二为一,汤显祖在此展示了令人惊讶的戏剧结构,涉及到时间线的剪断重组与封闭循环这两个极具现代性的叙述方式。

而这也是继昆曲《浮生六记》后,大剧院戏曲制作再度邀请舞台剧导演马俊丰与罗周携手。

面对罗周的用心,马俊丰以“听到后心里在放礼花”形容对编剧创新解读的称赞和认可。马俊丰用“彩蛋”形容汤翁的文学密码。他说:“对熟悉《牡丹亭》的演员而言都未必能够发现。这次受到上海大剧院的邀约,主创主演组成‘头号玩家’,一起带领当代观众打通彩蛋关。”在他看来,罗周的剧本完美契合汤显祖原著的题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首要把握住“至情”,再将剧本中蕴藏的戏剧时态过去与现在、情节时空梦境与现实以及二者之间的纠葛,人鬼身份认同等通过导演二度创作,在昆曲舞台上呈现,马俊丰说:“借用心理学家马斯洛创造的名字‘高峰体验’,希望这版《牡丹亭》能够集中在一晚三小时内,带给剧场超越时空、超越过往的满足与体验。”

首搭单雯再演柳梦梅,张军45天急瘦10斤,上台前还想再减10斤

如果幕后班底的关键词是“解码”。那么台前的演员又该如何面对贯穿演艺生涯一生的“经典”?

你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昆曲演员的信念感。

柳梦梅,是一进戏校就学的角色,算起来,张军演了30多年。此番再演,理应驾轻就熟。可首次搭档单雯,担心观众会感觉到年龄差,所以他下定决心瘦身。

45天10斤,这个阶段性成果在发布会现场看已经非常成功,可张军不满足,“距离真正演出还有一段时间,我计划再瘦10斤!”

如果只是在外形上严于律己,恐怕还不具备吸引观众走进剧场的说服力。

尽管在过去十多年来,《牡丹亭》几乎成为当代昆曲的代名词,掀起一波又一波观演热潮,可对于大多数演出版本来说、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来说,《牡丹亭》似乎是从《游园惊梦》开始的。“而这并非《牡丹亭》的真正起点。很多年前的全本《牡丹亭》,我曾演过原著第二折《言怀》,而这正是道出,《牡丹亭》不仅是杜丽娘的“梦”,也是柳梦梅的一个梦。”

确实,当下常演有头有尾的《牡丹亭》的串折演出,大多出自原著里的《闺塾》《惊梦》《寻梦》《写真》《闹殇》《冥判》《拾画》《玩真》《幽媾》《冥誓》《回生》,基本囊括前三十五出的主干情节。而若要以全本体量演出,大多需要连续两至三个晚上才可以完成。串折浓缩了原著最精华、戏曲表演最具看点的戏,对于初涉昆曲世界的观众足矣。但若要真正窥得《牡丹亭》故事精神内核,更需要从全本中寻找答案——套用当下流行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是一场双向奔赴。

舞台下亦是“双向奔赴”。单雯对和张军的首次搭档也充满期待。由于戏曲特殊的演出性质与院团合作机制等因素,两人虽然彼此相熟互相欣赏,但并未有机会同台。此番重逢《牡丹亭》打破剧团壁垒,令两位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得主有机会搭档。此前,单雯凭借《牡丹亭》和所饰演的杜丽娘,一举摘得中国第二十九届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名列榜首,而张军的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更是驻演超过十年。此番合作能够碰撞出怎样的“CP感”令人期待。

此外,重逢《牡丹亭》还邀请到江南名丑、“梅花奖”得主李鸿良饰演石道姑。而为弘扬“京昆不分家”的梨园传统,上海京剧院的大武生奚中路跨刀出演其中的大花神,将为这个过往多由旦角应工的人物赋予庄严雅正的气质。京剧老生演员蓝天则受邀饰演陈最良。

演员阵容上颇具看点,主创班底也十分过硬。宝岛台湾知名戏剧制作人林恺领衔制作,昆曲作曲家、“文华奖”得主孙建安作曲,“金曲奖”得主李哲艺编曲,以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服装赖宣吾担任服装设计,在昆曲《浮生六记》之后再度携手。国内舞台剧“大咖级”人物,“文华奖”、“金狮奖”、“荷花奖”最佳舞台设计等得主刘科栋担任舞美设计,“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奖等得主邢辛担任灯光设计,共同为《牡丹亭》的瑰丽呈现保驾护航。

尽管主创、主演在疫情期间不得不将创排交流搬到云上,但与其说是“受到影响”,不如说是能够以更为沉淀的心去心无旁骛地完成这次对于经典的致敬。“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对这部作品,张笑丁信心满满。

作者:黄启哲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