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丨1/6图片工作室
中国正北方的内蒙古,横亘其中、绵延千里、形如屏障的便是阴山山脉。它不仅是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也是一条农牧业经济形态上的自然分界线,更是一条千年以来中原王朝和草原帝国碰撞交汇的文化融合带。包头市石拐区,就在这条山脉的核心——大青山的腹地。
石拐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小城。这里有矗立千年蜿蜒不绝的赵长城,也有藏传佛教四大佛寺之一的五当召。作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汇之地,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既是铮铮男儿保家卫国的边塞要冲,也是文化多元民族融合的前沿阵地。
五当召
石拐还是一处见证了冲锋陷阵、拼搏奋斗的热土。这里是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战场,打响过数次激烈的战斗;这里是支援包钢的坚强后盾,一列列火车将煤炭运往生产前线,一批批矿工在这里书写了拼搏奋斗、为国建设的热血人生。
穿越千年,热血不灭!
一、敕勒川,阴山下
莽莽阴山,磅礴大气。阴山山脉西起狼山,东到大马群山,东西绵延多公里,南北纵横约70余公里,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地势与气候上的差异,让阴山南北坡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也成就了石拐的绝色之美。北坡地势平缓,降水量少,土壤稀薄,植被稀疏,形成了大面积的草原、荒漠草原和戈壁荒漠;而南坡降水充沛,是草原地貌,土壤层厚,植被茂盛,形成了沃野千里的黄河河套平原。“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家喻户晓的北魏民歌,歌颂的就是阴山地区秀美壮丽的绝佳风景。
而地处阴山山脉中段——大青山的腹地,蒙古语“喜桂图”(意为“有密林的地方”)的音译的石拐,无疑是秀美阴山地区的典型代表。倘若从空中俯瞰,阴山山脉横亘在苍茫的内蒙古高原上,其中最为郁郁葱葱的一段山区便是石拐区。虽属山丘地带,四面环山,整体属于温带大陆干燥气候,但石拐地处大青山南麓,在小气候上为迎风多雨区,具备植被生长的自然条件。这样的气候特点,使得石拐不仅有荒漠草原、寂寥肃杀的北国风光,更拥有内蒙古高原难得的层层山林——庚毗召原始林区、格尔兔原始林区、后五当沟原始林区……
后五当沟原始森林
特别是近年来大力推行的封山育林和绿化工程,石拐独一无二的壮丽景色得到进一步升华。在包头上风上水的石拐,如今已是名副其实的“包头后花园”,时刻展现着千里阴山的独特美景:春季,山樱桃、黄刺梅灌木林竞相开放;夏季,天然杜松林、油松林郁郁葱葱,喇嘛河畔百花争艳;秋季,白桦密林层林尽染;冬季,群山银装素裹,一片林海雪原……
喇嘛河公园
更重要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丰富的地势、气候和景观变化,已不仅仅停留于自然之美。大数据产业日益青睐这些丰富的场景,将其作为场景测试基地,来突破产业瓶颈。正是基于此,包头将石拐作为其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地,依托丰富的场景资源,以场景测试作为突破口,积极构建“大数据+”产业体系,实现大数据产业的落地与腾飞,助力“科技兴蒙”战略的实现。
二、英雄不愧武灵王
在漫长的历史中,阴山山脉作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的边塞前沿。从战国秦汉时期三国时期的中原-匈奴边塞,北魏时期的北魏-柔然边塞,唐朝时期的突厥-回纥边塞,到元朝以后的汉-蒙交界,阴山一脉流传着许许多多英勇剽悍、保家卫国的战争故事。
而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当属在石拐留下丰功伟业的赵武灵王的故事。这位倡导了“胡服骑射”的赵国第六代君主,被梁启超评价为“黄帝之后第一伟人”。
战国赵北长城(赵武灵王雕像)
根据《史记》记载,“十九年正月,大朝信宫,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说的是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大朝五日后决定进行胡服骑射改革。他改变了中国军队中宽袖的最初正规军装,以后逐渐演变改进为后来的盔甲装备;他还变革了作战方式,习“马射”,发展骑兵。骑兵灵活机动,耐力强,擅于长途奔袭,极大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由此,赵国建立起汉族历史上第一支独立、庞大的骑兵部队,军事力量日益强大,北灭中山,出击匈奴,成为当时除秦国外国力最强的国家。
战国赵北长城遗址
如今仍矗立在石拐的赵北长城是这段历史最好的见证。赵北长城是中国第一条万里长城最古老的区段,建于公元前年,由赵武灵王所筑,至今已有2多年的历史。33段墙体、6座烽燧、3座障城,石拐保存着赵北长城全线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的区段。俯瞰石拐,一段又一段黄土夯筑的长城,迤逦于阴山南麓的群峰丘陵之中,时断时续穿行在起伏山脉间,讲述着曾经的烽火岁月。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翦伯赞曾游历石拐,在游览赵长城时写下了“胡服骑射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的诗句,赞叹赵武灵王是“一个大大的英雄”,其作品《内蒙访古》节选——讲述赵长城和赵武灵王故事的《一段最古的长城》,还被选入了高中语文教材。
赵北古长城遗址
障城遗址
赵武灵王保家卫国、英勇拼搏的战斗精神,在石拐的土地上,绵延千年,传承不绝。
战国赵北长城(广场)
抗日战争时期,石拐是八路军大青山支队作战的重要战场。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包头,在石拐设立了分遣队、分驻所、矿警队和警察署,残害共产党人、抗日爱国人士和广大群众,疯狂掠夺石拐煤炭资源。年10月,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在此英勇作战,历经数次战斗,取得了石拐镇战斗的胜利。至今,石拐旧区依然存留有日伪电报所、日伪办公室等遗址,见证着这段英雄岁月。
大发日伪电报局旧址
解放战争时期,石拐是贺龙指挥所所在地。年11月23日,贺龙将军在石拐祁家大院,指挥了12月2日至4日的第二次攻打包头战役。在石拐旧区,沿东梁村主路顺坡而上,贺龙指挥部的旧址就在眼前,仍有人居住的小院里飘出袅袅炊烟,如今平凡幸福的人间烟火,仿佛在时空深处与冲锋陷阵的枪炮声重合。
贺龙指挥部旧址
石拐是出英雄的地方,烽火硝烟中,阳刚气质与英雄气概在这里不断传承。而在当下,增强社会阳刚之气已成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导向,阳刚教育成为社会焦点。正是基于此,石拐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以赵长城为英雄地标,发展阳刚教育,培养少年英雄,锤炼拼搏、担当、勇敢、进取、自强、合作、创新等多方面的阳刚品质,打响“阳刚”旅游新形象,助力包头文旅实现新的发展。
三、包钢后盾,百年矿城
石拐的土地上,从来不缺热血拼搏的故事。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战争年代,这里都是承载着辉煌奋斗历史的红色热土。
河滩沟工业遗址
建国后,以煤炭著称的石拐,是“草原明珠”包头的坚强后盾。“一五”时期,共和国的多个重点建设项目落户包头。建设者们艰苦奋斗,建设起包钢、一机、二机、二O二等工厂,让戈壁荒滩华丽转身,让包头成为闻名遐迩的“草原钢城”。而作为与包钢配套建设的“一五”计划国家重点项目——大青山煤田的开发,使石拐成为包头市能源基地,为包头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煤炭。五大主力煤矿生产的原煤不分昼夜地由火车运出,支援生产前线,呈现出一派经济繁荣的景象。据统计,鼎盛时期,方圆15平方公里的石拐矿区散落着多家小煤窑;截至年,石拐区50年间累计生产原煤2.1亿吨。
河滩沟工业遗址
如今,已历百年的石拐矿区已因资源枯竭而荒废,人口全部迁出。但保存完好的镇区和矿区,仍依稀可见昔日胜景:河滩沟煤矿高耸入云的包头最高井架、办公楼和俱乐部,白狐沟废弃的黏土矿坑和职工宿舍,矿务局大院的职工食堂和招待所,大发街道的供销社、照相馆和商铺,以及曾经因运煤而繁忙不休的石拐火车站……每一座老建筑,每一块老招牌,每一架旧设备,都让我们透过那斑驳的锈迹,窥探到曾经火热繁华的旧时光。在此基础上石拐建起的大青山影视基地,已经成为《立春》、《北方大地》、《安居》等影视剧取景拍摄地,演绎了百年老城经典传奇。
大青山影视基地
大发商业街旧址(石拐老矿区)
而在石拐煤炭欣欣向荣的背后,是全国各地支援包钢建设的热潮。“我们像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啊这里从此不荒凉,钢城闪光芒,再见吧金色的草原,再见吧幸福的家乡,啊我们将成钢铁工人,把青春献给包钢……”这首由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填词的《草原晨曲》诞生于年,正是包钢大建设时期。“全国支援包钢”的响亮口号,传遍祖国大地,支援包钢的热潮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动员8万多名职工迁往包头援建包钢。仅河滩沟煤矿,从60年代建井到90年代,职工总数就超过人。包头也因此成为移民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在这里奋斗终生,将赤城的汗水洒在这片土地上。
石拐旧区矿务局大院
红色热土,英魂永驻;奋斗精神,传承不绝。拼搏精神连同红色记忆,已融入血脉,牢牢地刻在了石拐的城市精神内核中,支撑着石拐在新时代下劈风斩浪、锐意前行。
四、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
作为历史上的边塞小城,石拐不仅有金戈铁马、热血战场,还代表着民族团结与文化融合。
五当召
石拐的多元民族文化融合自古有之。胡服骑射就是中原与草原文明融合发展的开始,正式拉开了中华民族的融合史。“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北朝民歌《木兰诗》)这些陪伴我们度过学生生涯的与石拐相关的课文,都拥有着华夏民族融合这一共同主题。
石拐最负盛名的五当召,也是民族融合的结晶。五当召依地势面南而建,有大小殿宇、经堂、僧舍余间,占地多亩,分布在1.5公里长的山坡上。层层依山垒砌的白色建筑,群山环绕,为苍松翠柏掩映,雄浑壮观,历经数百年不腐的赭红色边玛墙仍然闪耀着当时的风采。俗话说“明修长城清修庙”,清朝的君主希望通过营建藏传佛寺来绥服蒙藏,康熙帝与乾隆帝都曾经发出过“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的慨叹。而五当召正是在清政府的许可和资助下建立的。它始建于康熙年间,于乾隆十四年重建,赐名广觉寺,是中国藏传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也是内蒙古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藏传佛教寺院。五当召初代活佛,曾入藏深造,也曾进京编译佛经。可以说,五当召是当时连接满蒙藏汉各民族的文化纽带。
五当召
多元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让石拐的嘎查(蒙古语,意为“村庄”)各具特色,从而也形成了丰富多元的民俗文化活动。蒙古族文化特色浓郁的吉忽伦图嘎查,在蒙古族一年一度的火神节,举办蒙古族传统祭火文化节,村民们穿着蒙古族传统服饰,念诵词、点灶火、放礼花,围绕祭火台转动,祈求火神赐福、祝愿风调雨顺,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围观。充满浓浓农家气息的三岔口嘎查,每年春节举办杀猪烩菜节,隆重的游年猪仪式、热闹的转旺火祈福活动、当地特色的美味杀猪烩菜,不仅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村民前来参与,还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来此体验浓浓的年味儿。
三岔口嘎查
多元的文化特质,赋予了石拐独特的边塞风骨——热血阳刚而又兼容并包,英勇无畏而又豁达大气。正是这样的城市气质,培育了下胸怀天下、大胆开阔的石拐人,在转型发展的新时期继续勇往直前。
五、产城建设,未来担当
“地上不平,地下采空。”进入21世纪,随着资源枯竭,有着近年煤炭开采历史的石拐区因煤而衰。年,石拐区隶属于包头矿务局的几大矿井陆续关停破产,石拐面临着发展转型的挑战。热血拼搏、锐意进取的石拐人,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转型之路,走向改革发展的崭新图景。
从包头市区沿国道向北,再拐入康庄大道,一片崭新的城区映入眼帘,这就是石拐喜桂图新区。喜桂图新区疏朗有致、风貌宜人,这片紧邻主城、面积15平方公里的新建城区,是石拐区搬出矿区后城市建设和人口承载的中心、也是石拐区加速融入包头主城的重要发力点。
喜桂图新区
完全新建的喜桂图新区,体现着包头宜居宜游城市建设的担当,现已初具规模——
绿化植被、滨水景观、休闲步道、人工湖泊……完成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的喇嘛河,已经成为以“乐山,亲水,健康”为主题的综合性滨水空间,是居民休闲的首选地,周边也成为包头最宜居的区域之一。
喜桂图新区
新区休闲文旅项目也纷纷在这里落地。其中,位于新区南部的包头古城景区,以“品味西北民俗风情,重现老包头文化”为主题,既有体现本地历史文化的胜利街、大漠民俗博物馆、跑马场,又叠加了变形金刚、恐龙世界、VR体验等外来娱乐元素,成为包头旅游的人气磁极之一,年游客量已达万人次;以花卉田园为主题的花舞人间景区,现在也已成为呼包鄂地区市民休闲娱乐、亲子教育的重要目的地,平日景区花团锦簇、游人如织,玻璃栈桥等景点成为包头网红,冬季则以冰雕雪塑、炫彩灯光营造出浪漫世界,并成为年1月举行的包头首届冰雪文化旅游季的主会场;而戎王羊绒文化博物馆更以现代羊绒行业知识的产业见学和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陨石科普,吸引了远至福建的游客和游学团体。
包头古城
花舞人间景区
戎王羊绒博物馆
产城并举,双管齐下。石拐在产业发展上,更成为包头经济发展的未来担当。
近年来在环保及“碳达峰”总目标下,石拐产业发展加速转型,成为包头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年,包头市大数据产业园落地石拐区。仅仅三年后的年,石拐区就启用了大数据B座和C座,以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支持政策,吸引了绘宇测绘、为者常成等大数据科技创新企业纷至沓来。大数据相关成果已逐步渗透到石拐区教育、农业、养老、网络安全等方方面面的发展中,为者常成网络与知识安全院士工作站、润德幼儿园线上教学课程、三岔口马铃薯大数据平台等项目纷纷落地。年,石拐区更与华为、中国移动达成合作。短短几年间,大数据产业蓬勃而起,已然成为未来石拐发展的新引擎。
大数据产业创新园
如今,石拐区正以打造“四示范两基地一平台”(即国家级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国家级智慧城市创新发展示范区、国家级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区域性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区域性现代服务业基地;科教融合发展新平台)为目标,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兴业型城区、和谐宜居的公园型城区、便捷高效的智慧型城区、独具魅力的品质型城区和普惠共享的幸福型城区,加快建设包头市“城市后花园”,奋力建设绿色低碳、特色鲜明的高质量转型发展先行区,为包头市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石拐区力量。
喜桂图新区
十四五已然开局,千年边塞的英雄之地石拐,厉兵秣马,正以热血担当的姿态,率先步入新的未来!
拓展阅读
年11月,华高莱斯受石拐区人民政府委托,为石拐区文旅产业和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咨询项目提供顾问服务。年1月18日,华高莱斯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忠先生赴石拐,就石拐区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规划做项目中期顾问成果汇报。
李忠先生从大数据产业规律和发展前瞻入手,以特定场景下大数据+产业的测试聚集,反向牵引大数据及相关产业的创新要素,从突破路径、延展体系、产业生态、空间布局等方面,为石拐区乃至包头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年3月13日,李忠先生再赴石拐,就石拐区文旅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规划做项目最终顾问成果汇报。
李忠先生从石拐区文旅发展面临的困境破局入手,围绕以场景游戏化来构建“阳刚之气”主题文旅为核心,从战略定位、IP塑造、故事体系、目标客群、落地实施等方面,为石拐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兼具突破性和系统性的整体解决方案。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华高莱斯的顾问成果对石拐区文旅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背景、市场趋势、资源现状、发展问题、未来机遇等进行了系统化地深入分析,适应趋势、结合实际,为文旅产业发展提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突破点,研究结论具有前瞻性和一定的可操作性,对地区文旅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版权声明
本平台全部作品的著作权及其他相关合法权益归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高莱斯)所有,未经华高莱斯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摘抄、改编、翻译、注释、复制、发行、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等方式使用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否则,将可能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华高莱斯将通过一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