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礼花 >> 礼花优势 >> 正文 >> 正文

记忆中的年味灵山镇赶大集

来源:礼花 时间:2023/12/18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

新春佳节,总会忆起一些儿时的记忆,看到老同学老朋友发来故乡庆祝新春的文化活动,不由自主的勾忆起来一些曾经的细节。那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有限的记忆中,总是令人难以忘怀。

一,赶大集

早上,同学们在群里发来了家乡节日的气氛场面视频,记忆的回味一下子把人拉回到故乡过大年的氛围中。恍然离开故乡已经快半个世纪,但故乡过年的景象还记忆犹新在脑海里。春联三件事,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小朋友特有的愿望盼着穿新衣服。传统的文化习俗虽然被时代的劲风吹出了一些西方文化的味道,但在民族面前似乎难以撼动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就像吃过了山珍海味,回过头来,还是日常三餐中的馍馍,面条,米饭是生命的保障是必须。

自腊月十五之后,农村就有了年的味道,灵山镇三、五、八、十赶大集,南来北往的生意人东西周围的村民们,背上自家的筐带上孩子去赶集。那个时段物质贫乏,人们的生活水准正处在想办法不饿肚子的时候,白菜,红萝卜,粉条,豆腐是必须采购的主要年货,至于大肉羊肉类,则需要根据家中的实力来做出决定。农村人有句老话叫做:年好过,日子难过。说的是,过年凑合一天过去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必须有饭吃。这个家不好当,拉匀了计算,家家有老有小,生活的艰辛不可不精打细算。但是,过年了,没有大鱼大肉大米白面,总要卯足了劲使得丰富一些,采购年货成为家家户户都要做的事情。

集市原本在街面上,灵山大街三里长足够使用,年关的大集就一下子拉开了场面,十里八乡的人多,老街道无法容纳,新街道也被占满,沿着村边伸延到河滩都是买货的摊位。最热闹的属于卖炮的,不一会儿就得放上一鞭炮,不用语言去介绍,炮声就是最好的说明。你家响罢我也放,卖炮的摊位拉开距离,半个河滩就被炮声此起彼伏的占满了,小朋友们追着炮声呼啦过来,呼啦又到另一家,没有钱买就听个够吧。大鞭炮,小鞭炮,麻雷子,二踢脚,起花,窜天猴……耳朵,眼睛过足可瘾再回家。

二,锣鼓队

腊月十五后,村里的鼓镲就开始响起来了,开始零零散散的练练身手,腊月二十三正式进入有程序的敲鼓练习,成年男人们肩胯用大红绸挽起的大鼓,吃过晚饭就开始敲起来,直到深夜一曲熟练到位才能结束。打鼓有鼓谱,每个村的谱都不同。记得鼓镲敲起来不是现代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鼓镲语言的对话,有抒情,有激越,有昂扬,有叙事,听起来犹如一对恋人或许是两位朋友,一问一答,风趣幽默,诙谐,挑逗,只有主题部分不断的重复加强。一般锣鼓队为八面鼓八面锣,一鼓一锣铿锵漫舞。

鼓面为牛皮蒙在上面,每年在敲击前,要在太阳下面晾晒,借天气好的时候,搬到太阳下面晾晒,晒透的鼓敲起来响亮有一种带有金属般的声音。晒鼓时不允许女人们去看,更不允许去摸,不然鼓声就变哑了。哪个村的鼓敲的不好,就会被人骂一句,“你们村晒鼓的时候是不是被女人摸过了”听到这样的羞辱,一年都抬不起头。敲鼓最初来源于驱赶年兽,或者是驱赶动物发出的呐喊,亦或是为了庆祝战斗的凯旋,也是一种民众的力量凝聚。敲鼓又被称为打鼓,是男人的专利,雄强,霸悍,一种男性的阳刚之气势,浑然释放出内心世界的力量之美与昂扬向上的精神世界的追求。今日看到许多身着彩妆的女人们抡起鼓槌,在威风着曾经是男人的专属,不知道是女人们在争强还是男人们在示弱?

文化活动搞得好不好,是检验一个村的文化生活与精神面貌的一项主要标志,也是检验村干部的工作能力的体现。每个村都希望能够在公社在镇上拿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鼓乐,喜乐汇,秧歌,高跷,旱船,狮子,武术……千姿百态,大家都卯足了劲迎新春庆佳节,好不热闹。

那时参加活动的人都是自愿报名,没有任何报酬,而且要经过选拔,镲鼓一起,敲鼓者脱去棉衣,身着白布衫,锣鼓喧天震天响,更有头上冒出蒸蒸汗气者。经过在村中的活动锻炼选拔,成熟后到友好的邻村相互献艺,你来我往好有情趣,迎来送往热闹非凡。一般村与村之间,对于送来的节目,不留吃饭,节目演完有茶水喝,临走时给几包烟或半斤糖果,情况好些的村给的多一点或者送二两茶叶,表示对节目打赏款待。待正月十五,全镇选出有代表的节目进行大汇演。后来移风易俗,这些活动作为封建迷信被取消,样板戏登场,跑几里路到邻村去看戏,看电影。一个春节就这么快乐地过去了。相互学习,提高,来往,增加了村与村之间的友谊,交流了感情。至今回忆起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民间深深扎根流传,一代一代影响着。

三,节日回归

经历了多年的中西文化的碰撞,今年允许放炮了,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大家感到无比的兴奋,一是经历了疫情三年的困扰,终于可以自由的走动,自由的呼吸自由的欢呼,自由的回家了。二是可以回归传统,放炮。看起来只是一件老百姓的小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实则是民族文化的一场胜利!大宴拉开,让民众回到年的欢乐之中。

从元旦开始,小区的炮声此起彼伏,烟花不断升空。心中也随之升起一种喜悦,一种欢乐。城中村的锣鼓铿锵起来。

大人领着孩子们,燃放烟花爆竹,女孩子们点燃滴滴筋抡开满心欢喜,抡出喜悦与向往。欣赏着热闹的场面,仿佛有一种喜悦回到童年时光感。除夕的炮声压过了春节联欢晚会。自听写汉字到诗词大会,民族文化从寻觅,到民族文化的复苏,一步步回归到传统程序行列。

其实,民族文化的魂一直深深扎根在国人心目中,即是扼杀泯灭被禁止的时段,只是一种蒙羞。民族文化无论任何人想方设法的扼杀,阻挠,都是徒劳的蚍蜉撼树。无法阻挠,就得到发展,这是事物的规律,在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小撮人,身为民族后裔,鄙视自己的文化,害怕民族兴旺发达,更害怕民族文化的胜利点燃起欢庆的礼花与喜悦的炮声,震碎他们向往西化的梦幻,不断的制造出禁止与扼杀的理由。

时光流韵,岁月成诗。经历了无数次的选择,最终回到传统,国家在加大文化建设的力度。经历了捶打与淬炼,民族文化与时代更加合拍紧密。时光斟满无情酒,前途绽开幸福花。传统永远是传统,一切静待安好,只要我们不放弃,一切会更加美好。

杨树鹏

年元月24日初稿于西安市西沣二路高家堡小区

编辑:周峰川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