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北方的一个偏僻的山村,去年春天干旱,农民种地都没有出苗,到了立夏才下了透雨,农民只好种些生长期短的作物,绿豆荞麦等等,到了秋天收获的绿豆荞麦又卖不上价,所以今年这里农民收入很少,但是丝毫不影响农民过年的情绪。
你看看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春联挂钱,农民地里收入没有多少,但是过年的时候在外地打工的工作的孩子都回来团聚了,他们能够给家里填补填补,春节过得依然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北方过年有一套流程,全家人先是包饺子看春晚,当到了晚上十点钟左右的时候,就有放鞭炮吃饺子的了,这些人相信“早发”会带来好运气,早发就发神纸,就是召唤各路神仙来吃年夜饭。其实这个程序应该在十二点钟,可是这些年人们都抢着“早发”,把吃饺子放鞭炮的时间提前了。
北方都有这样的年俗,快到子夜的时候,先把煮好的饺子先端到家堂前面祭奠一番,让祖宗先人先吃,这是不忘先人孝顺的表现,除夕夜快掌灯的时候到坟地里烧纸,把祖宗们请回到家里,供到堂屋里,摆上牌位,贡品,烧上香,到了吃饺子的时候,先烧纸把饺子给祖宗们吃。
然后再发神纸,让各路神仙吃。沿着屋子各个角落,院子的各个角落,都要烧纸,然后端着煮好的饺子,往烧纸的地方,撒点饺子汤,用筷子夹一个饺子,先让各路神仙吃年五更的饺子,然后才放鞭炮,鞭炮响过后,才是一家人开始吃饺子拜年的节目。
这些年,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烈了,农村家家户户有钱没钱都要买上千块钱的鞭炮礼花,在这方面,人们花钱很大方,多的就花四五千块钱,鞭炮能响半个小时之久。当家家户户一起放鞭炮的时候,火树银花照亮了整个夜空,山谷间一片辉煌的景象。
这些年农民的收入虽然没有增加,但是过年过节,人情往来的花销却增加了不少,随份子给压岁钱,这些隐形的开支,让农民苦不堪言,但是春节的好多习俗得以发扬光大。完全恢复到了解放前的状态。
北方过年年俗都差不多,年三十要把祖宗和各路神仙先安排好,有些神龛是有固定位置的,灶王爷供奉在锅台后,天地爷供奉在正房堂屋檐下门口的左上方。神仙和家堂牌位前摆满各种供品,然后就要给神仙和家堂烧香,有钱人家烧香成捆成捆地烧,贫困人家都是一柱一柱地烧。从年三十到初一的早晨香火不能中断。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每天都要“清晨三叩首,早晚一炉香”祈求神仙保佑。
除夕夜要守岁,也就是人们一夜不能睡觉。那时农村不通电,夜暮降临,各家各户都张灯结彩,灯火辉煌。所有的屋子都要点上灯火或蜡烛。彻夜通明。你想想,平时夜间漆黑一片,过年了,突然灯火辉煌,人们的心情能不豁亮吗?各色各样的蜡烛插在神龛前,也增添了过年的气氛。
过去的蜡烛都是用牛油制作,把烧开的牛油端到室外,用火钳夹着芦苇杆,芦苇杆里穿进去一条棉絮,一勺一勺地往芦苇杆上浇牛油。天气很冷,浇上去的牛油立马就凝固了,几分钟就制作出一支蜡烛来,一次要做几十支。虽然没有商家卖的好看,但点燃后特别亮。村子里不时传来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孩子们都穿上新衣提着灯笼满满街转,做各种游戏,还要比试谁的灯笼做得好看,甭提有多兴奋了。
女人们这时要准备好年夜吃的饺子。包饺子也有讲究。很多人家在包饺子时要往饺子馅里放硬币。年夜饭能吃到有硬币的饺子,来年一年都吉祥。因此,人们在吃饺子时希望吃到有硬币的饺子。
有些人家要在过年这天,在院子里撒上芝麻稭或谷草稭,人走在上面发出咯吱吱的响声,这叫“踩岁”。大概是祈求来年平安。还有的人家在大门口地下放一根拦门棍,拦门用的木棍有茶碗粗细,当中缠绕上一条黄表纸。据说有这条拦门棍可以把凶神恶鬼拦在门外,保佑家人平安。
本命年的人,除夕夜要忌星,就是这一夜不能见到星星,因此一夜不能出屋。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说是这样可保来年平安度过本命年。这些迷信的思想头些年已经消失殆尽,但是这些年又死灰复燃了。
正月初一,吃过早饭后,人们穿上崭新的衣服开始拜年,拜年要先给近亲属拜。老年人辈分又高的,大多在家等候晚辈来拜年。年轻人给老人拜年都是跪拜磕头,起身作揖问好。同辈人拜年多是互相作揖问好。给近亲属拜完年后就给邻居拜年,开始是三五个人走家串户,后来拜年的队伍越拉越大。农村拜年有“落人不落门”的说法。三五十户人家的村子,几乎每家都要拜到。村子特大的不能逐户走到,但一群又一群拜年的人络绎不绝。
近亲属如果带小孩子拜年,长辈要给小孩子压岁钱。早年农村生活困难,给压岁钱大多是一元两元,后来是十元二十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的数量也在增加。还有新婚夫妇拜年,新媳妇给长辈拜年也要给压岁钱。压岁钱的数量要比小孩多。但新婚夫妇去给亲属拜年要带一些礼物。新婚女婿去岳父母家拜年,一般要到正月初六去。岳父母要给女婿压岁钱。女婿还要陪妻子在岳父母家住几天。但女儿必须在正月十五之前返回婆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