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谢璐通讯员斐然诗“当前水位超过转移阈值,建议立即转移群众到避灾安置点……”9月21日,在浏阳市沿溪镇礼花村,工作人员对安装在村民家中的山洪报警器进行了现场演示,“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区域和地质条件,在报警器里设置好预警参数,若降雨超过了这个参数值,它就会发出不同等级的预警语音。”礼花村是长沙市个山洪灾害高风险区之一。如今,村民家里都安装了智能山洪预警设备,可以实时接收当地水位和降雨信息,并根据实际情况发出预警,争取更多转移撤离“黄金时间”。山洪灾害是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重中之重。长沙域内河流众多,全市共有40个山洪灾害易发乡镇(街道),涉及个村(社区)。如何变“被动应急”为“主动防御”?“山洪灾害防御重在做好监测预警,既要用好智慧水利监测预警平台等‘洋办法’,还要用好铜锣、口哨、手摇报警器等‘土方式’。”长沙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持续推进“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党员干部包群众”的网格化“包保”责任制体系,全市个山洪灾害易发村均明确了县级、乡级、村级三个责任人,并明确其群防群测职责和任务,每年汛期前对责任人、危险区进行更新并汇编成册。通过组织专业队伍对全市山洪灾害易发村开展致灾因子调查评价,目前,长沙已摸清了每一个山洪易发村的山洪危险源、危险区分布、危险区范围内的人员、房屋等基本情况,确定了山洪易发村预警、转移指标,明确了转移路线和安置点。降雨来临前,市水利局将根据气象部门每一轮降雨“递进式”短临降雨预报,通过媒体、三大运营商、村村响广播和打电话、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