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礼花 >> 礼花介绍 >> 正文 >> 正文

描摹崇礼冬奥建设者群像

来源:礼花 时间:2023/1/8

年北京冬奥会,让崇礼这个夹在山坳里的小地方,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从地处边塞的游牧之地,到年成为县城,再到设区后的飞速发展,崇礼从一只不知名的“小鸟”变成了身负彩翼的“金凤凰”。

走上台前的是璀璨如礼花的精彩,藏在幕后的是抛洒血汗的默默付出。身为崇礼人,作家朱阅平目睹了为冬奥赛场筹建而紧张忙碌、无私忘我的大批建设者和幕后英雄,他以深情的笔调刻画、歌颂他们,创作出长篇报告文学《冬奥序曲》,呈现冬奥崇礼建设者群像。

由于人物众多,如何让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朱阅平动足了脑筋。他借鉴古典文学手法,为人物添加标志性的“绰号”,比如“武红妆”韩晓毅,明明是个美女,偏偏用个“武”字来形容,使得韩晓毅干练泼辣的性格跃然纸上;比如“男管家婆”颉定国,明明是个五大三粗的男子汉,却以“婆”字相称,这就把颉定国细心、耐心的特点烘托出来了。还有根据工作特点取的绰号,如“帮扶三电客”秦健、高润豪、李家玮。看绰号即知他们是外地电力公司前来支援的志愿者。也有以性格特点取绰号的,如“一根筋”于鹏飞,着重表现人物的执著精神;“风驰电掣土人张”张继宏,着重表现他高效率的工作速度和拼命三郎式的忘我精神。

看到这些绰号,读者便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水浒传》中的“智多星”吴用、“神行太保”戴宗、“花和尚”鲁智深、“黑旋风”李逵……深受古典文学影响的读者,自然也会轻松接受朱阅平笔下的当代英雄。

北京冬奥会是个大事件,而朱阅平书写的都是小人物,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没有这些平凡的奋斗者顶着零下30℃的严寒,一座山一座山地攀爬,就不会有“中国速度”“中国奇迹”。

人物描写需要细节支撑,作者以小说家的功力放大细节,使得人物有了鲜明的形象。比如59岁还在巡山的周恩忠,他是崇礼区电力公司线路巡视员,为排查故障一天要爬十几座山冈。但岁数不饶人,脚下一滑,便摔进山沟里。朱阅平详细描写了周恩忠的自救过程和心理活动,看似烦琐,但显示了周恩忠的性格特点——一是细致,他清理伤口,晾晒身上湿透的衣服等一系列行为,都能看出他的认真细致;二是坚强,他手腕出血,膝盖和腰撞伤了,但没有放弃排查,因为冬奥会赛场建设刻不容缓,停电12小时会对施工单位造成莫大的损失。此外作者还写到周恩忠冷静、沉着,遇到狼也不急不慌,说明他经验丰富。只有像他这样的老师傅,才能通过望远镜发现问题所在,进行维修,保证冬奥会场馆建设如期完工。

作者写筑路人王飞,没有写那些慷慨激昂的大场面,而是几次写到王飞的哭。王飞给妻子打电话时会哭;女儿说“爸爸是个坏孩子,爸爸撒谎”以及与女儿分别的那一刻,王飞会哭;因交通不便,未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王飞在灵前长哭。哭既不能表现男子汉气概,也不能表现英雄气概。但几个哭的场景,并未削弱人物的光芒,相反却把人物“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样一幅描摹冬奥会建设者的长卷,朱阅平没走寻常路,他不是以宏大场景和广角镜头来营造气势,相反,他把笔力集中在小人物、小事件上,于日常中发现不寻常,于平凡处见惊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伟大祖国所成就的一项项世界奇迹背后,都有一大批这样无私忘我、勇于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精神”。

(作者系河北省文联期刊联盟创联部主任、郭小川文学院副院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