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礼花 >> 礼花介绍 >> 正文 >> 正文

回顾90岁老太因不想做老赖,十年还清

来源:礼花 时间:2025/3/20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这个老人用了10年时间,还清了万元的高额欠款,而如今的她已经有90岁高龄。那么这位老人到底是如何做到仅用10年就还清数目如此庞大的债务?她又是因为什么欠了这么多钱?

?医者的愿望

万人民币,一般人恐怕活一辈子也赚不到这么多钱,如果按照每个人月收入1万来算的话,一年下来就是12万,即使不吃不喝,也要用年才能存够万。

但是一位90岁的老人却只用了10年时间就办到了,这个老人叫陈金英,年12月出生,浙江丽水人,老人在退休以前曾经做过中医骨科大夫,并且受到了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

陈金英从事骨科大夫行业接近30年,和患者们相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正是因为她经验丰富,所以只要有消息传出陈金英要出诊了,不管有病的还是没病的,都会从四面八方闻讯赶来。

到了年,陈金英已经52岁了,女性在这个年龄一般早就退休了,但是陈金英放不下那群患者们。

帮助那些人把病治好,也是她最大的职业心愿,可惜此时她已经不像年轻时那般精力充沛,面对数量庞大的患者,陈金英明显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为在长期的行医过程中,她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治疗方案,并且效果还非常好,很多患者都因此康复,所以陈金英心里萌生出一个想法:假如能够把自己的配方申请成专利产品批量生产,那么就会有更多的患者早日摆脱病痛折磨。

陈金英

然而申请专利需要的资金可不是一笔小数目,陈金英一生都在行医,有时候碰到家庭条件不好的患者还不收费,30年下来没攒下多少积蓄,根本无法拿出那么多钱。

虽说陈金英申请专利是为了将自己的配方批量生产,但她这么做并不是为了钱。她不能随便地就把自己30年来的苦心公布出去,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知道,那群奸商首先会申请专利,然后就是量产,价格会被定的多高这里就不细说了,懂得都懂。陈金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迫切地需要钱,于是创业的想法就在她心里生根发芽。

医药品被资本垄断变成天价

?从年入千万到负债累累

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得到飞速提升,尤其是商业领域。

人们不单单脱离贫困,并且还有了更多闲暇时间,随着电视、娱乐杂志的流入,人们发现了很多新鲜事物,开始注重起了自己的穿衣打扮。

当时很多商人看准了这个机遇,纷纷建起服装厂,使得国内服装贸易日渐繁荣。

只不过绝大多数商人都只做年轻人穿的服装,因为销量好,利润高,从而导致中老年服装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

80年代老照片

陈金英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她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外加借了一部分钱,用元购买设备、招募工人,并且在丽水市郊区租了一间厂房,面积仅有平米,一个规模不大的服装生产厂就诞生了。

但经商哪有那么容易,在初期,工厂处于持续亏损状态,陈金英为了早日盈利,她每天都亲自跑市场、找客户,一个本该退休在家里悠闲享受生活的女性,此时却为了自己的梦想天天跑断腿。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不畏艰辛的奔走中,工厂的颓势终于有所好转,从刚开始的亏损渐渐的转变为盈利,最后到大卖。

陈金英工厂生产的是中老年羽绒服,因为质量过硬、用料足、价格亲民,所以很受到消费者喜爱,好几次刚刚进入市场就被抢购一空。同时也说明了陈金英眼光的锐利。

在80年代,羽绒服刚刚开始流行,相较于当时人们冬天常穿的军大衣,羽绒服更加轻盈、保暖。

但那时候一件成人羽绒服要卖到50元左右,很多青年人都舍不得买,更别提老年人了,陈金英所做的羽绒服价格低于市场价,这也正合乎老年人的心意。

80年代老人普遍在穿的冬衣

由于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陈金英只好扩大生产规模。

年,她先后通过银行、民间贷款等方式,共计借到了万,在丽水经济开发区又建了一座规模庞大的厂房,也正是这一年开始,陈金英的服装事业到达了顶峰。

效益最好的时候,服装厂一年的销售额就能达到万,去除掉房租、材料、人工等成本,还剩万的利润。

从这个利润可以看出,陈金英工厂的服装卖出去一件赚不了多少钱,都是靠薄利多销,可见消费者对她厂下服装的喜爱程度。

丽水经济开发区

尽管陈金英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但她依然惦记着自己曾经作为一名医者的梦想。

有了钱以后,她开始不停为申请专利的事情奔波,终于到了6年,她所申请的6项专利全部获得批准。

然而如果要把专利产品投放到市场售卖,就必须申请到“卫字号”的认证。可仅仅一个“卫字号”就要花费万,她申请了6项专利合计1万。

虽然服装厂能为陈金英带来不少利润,但是工厂的运转需要大量资金来周转,让她一下子拿出1万显然办不到,所以即便专利下来了,但是专利产品并不能投入市场。

陈金英看到这种情况虽然有点失落,但她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良善之心。

在随后的日子里,她不仅自费为曾经的患者抓药,并且还向社会捐赠了不少金钱和物资。先后捐款数量达到57万余元,外加价值60万的羽绒服、件药垫背心。

陈金英捐款获得的荣誉证书

只可惜盛极必衰,到了年,陈金英的服装厂陷入了经营困难的境地。

由于其他羽绒服企业的迅速兴起,市场竞争变得越发激烈;虽然陈金英生产的羽绒服质量好价格低,但是服装款式较为单一。

尽管在当初,有很多老年人愿意购买她的服装,但年到年已经过了27年了,很多老顾客在这期间已经离世。再加上现时代的中老年人眼光也提升了好几个档次,所以导致有大量的羽绒服滞销。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生意不景气的情况下,偏偏又有一个股东撤了股,这使得工厂资金链一下子断裂,被迫停产,最终厂子因长时间没有资金宣布倒闭。

工厂的倒闭让陈金英措手不及,因为她身上还背了很多债务没有还清,本金加上利息一共高达万,可此时的陈金英已经80岁了,她该怎么偿还如此高额的欠款呢?

陈金英

?陈金英老伴离世

陈金英身边不少人都建议她申请破产,这样可以暂时躲避债务,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但陈金英显然不愿意这么做,她认为自己既然当初借了别人钱,哪怕自己再困难,也要想方设法把钱还给人家。

在未来的日子里,陈金英几乎每天都生活在债主们的“包围圈”之中,每天上门讨债的人不计其数。

然而陈金英没有任何逃避,经常对债主们表示别看自己年纪大了,但是身体没一点毛病,一定会把钱如数奉还。

那些债主中,有亲戚、朋友、曾经的同事以及民间放贷人员。现如今工厂倒闭了,大家都开始坐立不安,担心自己的钱也要不回来。

虽然陈金英多次向他们作出了承诺,但只有一小部分人选择相信,绝大多数人对陈金英说的话并没有听进去,他们此时只想着拿回自己的钱。

而陈金英的心里远远比那群债主还要焦急,她此时能做的就是立即采取行动,于是,这个80岁的老人开始了她的还债之旅。

陈金英

可偏偏在如此困难的时候,陈金英的老伴却去世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陈金英不得不在压力和悲伤的夹缝中生存。

为了快速还债,陈金英低价卖掉了厂房和市区的两栋房子,其中厂房仅仅卖了万。最终勉强偿还了万元的银行欠款,可即便这样,还有万的债务需要偿还。

有一些债主看到一位80岁老人,为了还钱不惜做到这种地步,便找上了陈金英的家,表示欠自己的债不用还了,以后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的也可以提出来。

可是陈金英内心虽然感动,但并没有接受这种好意,反而回到家中写下了欠条交给这些债主,并且向他们承诺

“即使我再难,也不会欠大家一分钱。”

陈金英和老伴

?为了能让工人拿到工资回家过年,陈金英忍受刺骨严寒

陈金英虽然已经年过80,但她依旧留存着感恩之心。

她明白一个道理,当初大家愿意把钱借给自己,是因为他们信任自己,试问一个人何德何能可以让如此之多的人信任,所以这钱哪怕人家不要了,也必须得还。

陈金英想到了仓库还有很多存货,于是她来到了仓库。

看到眼前落满灰尘的货架和设备,往日辉煌的画面一幕一幕浮现在陈金英脑海,这让她止不住流下泪水,这批存货,是她还清欠款的最后希望。

陈金英决定重新再来,她又东拼西凑借到了10万,用这些钱置办了几台设备,并且租了一间小厂房,又重新联系了之前跟着她一起打拼的工人。

让陈金英万万没想到的是,即使自己如今已经落到如此田地,那群工人竟然还愿意过来帮忙,这让她心里感慨万分。

除此之外,陈金英又在别处租下一间门面,工厂生产出的衣服可以第一时间转往门面进行销售,虽然这种自产自销的想法很好,但现实依旧残酷。

由于衣服款式并没有作出多大改变,销量极其不理想,很多商品积压了好久卖不出去,眼瞅和就要过年了,可那些工人的工资还没有发。

虽然很多工人都对陈金英表示,都已经相处这么长时间了钱不钱的无所谓了,让陈金英不用太往心里去。但以陈金英的做事原则来看,她到最后肯定会将工资发到工人手中。

陈金英为了最后的希望不要破灭,她开始了四处奔波,为服装寻找销路。

自打那个冬季开始,丽水市的街道上就经常能看到一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人,她推着一辆小车在寒风中走街串巷,里面堆放着崭新的羽绒服,陈金英这么拼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工人们在过年前拿到工资。

有一天,她在集市上摆着摊,这时有一个记者将其认出,这个摆摊的老人正是十几年前本地服装行业的杰出商人陈金英,在得知陈金英这么做是为了还债以后,这名记者立即将此事登上了报纸,没多久就引起了了社会激烈反响。

因为当地很多市民记得,小时候自家老人就喜欢穿这一款式的羽绒服,但是没想到老板就是她,更没想到曾经那个良心老板,竟然为了还债大把年纪出来摆摊。

于是市民们纷纷伸出援手,成批成批的人专门找到陈金英来购买羽绒服,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内可以卖到3万。

到了过年前,陈金英叫来了工人们,她从一个背包里小心翼翼拿出一捆一捆的钱,颤颤巍巍地分发到每一个工人手中。

工人们拿着手中沉甸甸的钱,想说些什么又说不出口,心里对这位老人充满了无限崇敬。陈金英实现了她的第一条承诺,让工人拿着工资回家过年。

?孤独老人除夕夜被债主上门逼债

转眼间来到年,与往年不太一样的是今年的冬天并不冷,然而这个温暖的冬季却给陈金英的心撒上了一层冰霜,如此暖和的冬天,前来购买羽绒服的客人少之又少。

幸运的是善良的人总是会被人施以援手。

为了帮助这位老人,当地媒体为她刊登了一篇特别报道。市民们看到陈金英的事迹以后,被她的诚信与骨气所折服,纷纷前来购买羽绒服,看到如此景象,陈金英这个坚强的老人终于还是忍不住泪崩了。

那次事件以后,陈金英的事迹很快就传遍整个丽水,这也使她的生意情况好转了很多。但陈金英依旧还有很多债务没有还清,所以她自己过得依然寒酸。

虽然绝大多数债主从不催促陈金英还债,但不乏有些性子急的,这些年他们从来没有间断过对陈金英的讨债行动。

年2月7日晚上,陈金英一个人孤独地坐在椅子上,她目光呆滞地盯着面前的老旧电视。

今夜也可以称为团圆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外面礼花声此起彼伏,与这个昏暗的家形成了鲜明对比。

陈金英可能是太累了,坐在椅子上不小心睡着了。突然间,一阵阵砸门声将陈金英一下子惊醒,她心中已经猜出了大概,无奈摇了摇头,缓缓走到大门口。

孤独老人对比万家灯火

刚打开门,她就看到一个黑影站在门口,老人刚想说点什么,那个黑影先发话了:

“老太太,你欠我的钱到底要拖到什么时候还啊!”

“不好意思啊,等我卖掉手里的货,一定还给你,请您再宽限一些时日。”

陈金英用诚恳的语气回复到。

然而这番诚恳的话却并没有获得债主的原谅,债主依旧不依不饶,表示如果陈金英不还钱的话,自己今晚就住在这里了。

陈金英无奈,只好从柜子里取出几个红包。这些红包是她的亲戚给她的,留着陈金英过年用,但为了还债这个年也只好先不过了。

那个债主不客气的抢走全部红包,暴力的拆开点了点金额,一共块钱,便转身离去,临走之前他恶狠狠的留下一句话:

“这些钱我先收着,剩下的钱你给我抓点紧,手里一旦有了钱记得先还给我!”

虽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过这位债主的一系列行为着实有点不道德,但陈金英并没有生气,她只是在自责,自责自己为什么不能快速还清欠款。

暴力讨债违法

?陈金英还清所有欠款

时间到了年,陈金英的欠款还剩下多万,此时她手里依然积压着大量货物。

当地媒体第三次施以援手,又一次将老人的事迹在报纸上刊登,结果这次,陈金英的事迹传到了电商的耳朵中,很多商家特地找到陈金英,把陈金英的货品盘点、拍照,甚至还专门请最好的美工制作宣传广告。

电商工作人员和陈金英洽谈

短短几天,“诚信奶奶”冬衣就在淘宝首页迅速蔓延,有不少服装卖家自发将这张图片放到自家店铺最宝贵的位置,来为陈金英的羽绒服做导流。

经过各大商家的共同努力,几天时间就帮陈金英卖掉了30多万元的羽绒服。

因为网络的发酵,这个事迹迅速被丽水慈善总会所知情,他们出动一切可用的人力,不计成本地为陈金英做宣传,有越来越多的好心人加入到帮助陈金英的行动中,没想到这个行动一持续就是4年。

各大商家自发性为陈金英做宣传

商家不计回报

年2月5日,陈金英颤颤巍巍地站在一处大门口,此时她已经有90岁的高龄。

陈金英抬起满是皱纹的手,轻轻地敲了几下门,房主开门后,她从包里取出7沓现金交给了房主,至此,她还上了最后的7万元债务。

万元所有欠款,通过10年的努力终于全部还清。

陈金英现在是无债一身轻,这10年来,她从来没有感到如此高兴,此时这个老人笑的竟然像一个孩子,她甚至已经开始规划起自己的未来,准备好好旅游一趟。

由于她现在落得清闲,所以她一边卖卖积压的羽绒服,闲余时间也会给别人看看病,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毕竟自己这10年间受到大家的帮助太多了,她也想以自己的方式来回报这个社会。

陈金英还清欠款

陈金英的事迹令人惊叹万分,很难想象一位80岁的老人为了还款,能坚持10年在严寒酷暑中卖货直到90岁,这种超乎常人的毅力和信念让人无不敬佩。

这位老人用行动告诉我们,如果你身上还有什么梦想,不管年龄多大,都有去追梦的资格,一切都不算晚,同时也让世人明白:

贫穷不能成为欠债不还的借口。

年,道德模范陈金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