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礼花 >> 礼花市场 >> 正文 >> 正文

从08到22向未来双奥媒体运行官徐济成

来源:礼花 时间:2023/4/5
盖博士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8634.html

身材高大、待人温和是很多人对徐济成的第一印象,圈内人亲切地称他为“大徐”。

徐济成是新华社高级记者,参与过多届奥运赛事的报道。年,他担任北京奥运会媒体运行部副部长。北京冬奥会期间,他又带领媒体运行部对接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为他们提供精准、专业的媒体服务。

听他侃侃而谈双奥经历,有波折有欢喜。采访尾声,他说:“冬奥会快结束了,我会永远怀念这个冬天。”

图说:徐济成在本报冬奥工作间接受采访新民晚报记者李铭珅摄

从秋日到春光

在主媒体新闻中心,徐济成恐怕是最忙的人。待办事项上的会议安排得满当当,穿梭在各个工作间和新闻发布会的路上,总会被相熟的记者拉住;外国媒体一碰到什么难题,第一件事就是找他。

30多年的记者生涯中,单是夏季奥运会,徐济成就参加过汉城、巴塞罗那、亚特兰大、悉尼、雅典和伦敦6届赛事报道。而让徐济成职业生涯轨迹发生转变的,则是年北京奥运会。那一年,他被借调到北京奥组委,以媒体运行部副部长的身份为来自五洲四海的媒体记者提供服务。

记者们的衣食住行、采访工作,样样都和媒体运行部有关。从一线记者变身服务记者的奥运工作人员,对于媒体运行,徐济成有自己的见解,“最了解记者的一定是记者本身,最恰当的服务一定是最专业的服务。”

图说:年,徐济成参与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新华社图

北京冬奥会,对于大徐和他的团队而言,犹如度过了一个从金秋到春日的漫长过程,“整个筹办过程分成了三阶段,就好像办了三届奥运会。”

疫情,是筹办的一个分水岭。在年1月疫情暴发前,所有的筹办工作都有条不紊进行着。那段时间,大家的脑海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计划,精心设计了好多东西,“就好像明媚的秋日,整天被暖融融的阳光包裹着。”

疫情来袭,一切变得未知。“就像是寒冬的夜里,找不到方向。”

年7月,延迟一年的东京奥运会顺利进行,给了北京冬奥组委团队极大信心。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开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几乎将之前的工作方案都推翻重来。各种新的思路也随之产生,并在本届冬奥会上应用:将MPC(主新闻中心)和IBC(主转播中心)合二为一,节省一半成本成为MMC(主媒体中心);考虑到摄影记者无法提前抵达实地踩点,媒体运行部推出场馆模拟仿真系统,帮助记者线上查看点位;考虑到闭环影响,组委会还不断动态调整,甚至在开幕式当晚为摄影记者临时开放了鸟巢边的景观桥位置,让双奥记者留下两个奥运相同地点的图片印记。

图说:主媒体中心新华社图

从晶晶到墩墩

本届北京冬奥会,最火的非冰墩墩莫属。在大徐看来,这折射出的是中国审美的变化,也是普通民众对于奥运会举办心态的变化。

用大熊猫作为大型赛事的吉祥物,北京冬奥会并非首创。年站在福娃C位的晶晶甚至更早的亚运会吉祥物盼盼,都成为一代人的记忆。而如今的冰墩墩的设计却是跨国界,“元宇宙级”的。冰糖葫芦一样的冰晶外壳,看上去有点像太空熊猫,未来感的冰墩墩,更容易让世界接受和喜爱。

图说:北京冬奥会最火的非冰墩墩莫属网络图

北京冬奥会上的网红很多,除了冰墩墩,还有首钢大跳台。在进入闭环之前,大徐每天工作的北京冬奥组委总部就在首钢园。不那么忙碌的时候,大徐爱沿着面前的大湖溜达。工业风的遗存与现代奥林匹克的完美结合,在首钢园体现得淋漓尽致。

首钢园本身就是双奥记忆的凝固,年北京夏奥会之前,首钢决定整体搬迁。而随着北京冬奥会的申办成功,百年首钢园焕发新活力。“雪飞天”大跳台是首钢园的一大亮点,既能体现文化特性又能展现景观体育,在大徐记忆中,这个赛场与自己昔日奥运采访最美好的记忆重叠辉映——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伏明霞跳水夺冠的瞬间。当时赛场设在半山腰上,看台上可以俯瞰整个城市,“景观体育与奥林匹克完美融合。”

将通常处于山区的滑雪项目搬迁到城市核心地带进行展现,这对于冬奥会的项目推广,是最好的展示。首钢园的改造也让周边居民生活的质量和文体活动的质量大大提升,首钢大跳台的可持续利用也为未来办奥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图说:大跳台资料图新民晚报记者李铭珅摄

从极致到简约

年北京夏奥会的开幕式之夜,徐济成是在主新闻中心度过的。看着电视里的击缶而歌,听着夜空中传来礼花的轰鸣,那一刻,心头涌动的是震撼和感动。“开幕式其实就像是北京奥运会的一个缩影,绚烂到极致——我们渴望将所有最好的东西呈现给世界。”

年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之夜,徐济成终于坐到了鸟巢中。相比年的开幕式,他感慨,这次的开幕式更简约但更从容,“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新形象。”这是一种开放包容的大国气度,这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再一次全方位体现。

图说:冬奥会开幕式新民晚报记者李铭珅摄

从到,更让大徐感慨的一个细节来自志愿者。

年北京夏奥会,中国的志愿者让世界惊艳。受疫情影响,这次冬奥会志愿者的培训时间从2年缩短到了2个月。“但在国际知识或者媒体服务意识方面,他们都有大大提升。”志愿者中,有过留学背景的不在少数,从语言能力到社交能力,志愿者们的表现让所有外国记者都赞不绝口,“这代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之后,年轻人的自信和见识大大增加。”

14年来,徐济成对奥运的热情未曾消退。事实上,北京冬奥会的工作人员也有相当大比例是双奥人。北京冬奥组委28个部长中有一半以上是双奥人,大徐笑说,这次的冬奥会对于自己就像是“老友会”。“两届奥运会,我们除了科技的收获,建筑的收获,更重要的是,观念的收获以及人才的收获。”(新民晚报特派记者厉苒苒北京今日电)

记者手记:明星记者

几天前的一个双奥故事分享会上,有记者提问时,直接将大徐称为“明星记者”。“不不不……我哪是什么明星呀。”听到这话,大徐谦虚得直摆手,“为记者提供服务是东道主的责任。”

图说:徐济成新民晚报记者李铭珅摄

每一场世界级大赛,记者都是躲在背后的人。一个个充满好奇心的摄像头,将我们目之所及幻化成文字付诸笔端、制成视频精美呈现……也因此,如今回想,别人心动的奥运瞬间,对我们而言,可能只是一张张定格的画面。因为下一刻,就必须投入赶稿发布之中。新闻永远在路上,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独特的奥运感受。

正像大徐说的:“在奥运会里是没有个人的,只有集体。”

对徐济成来说,能够以双奥人的身份同时参与夏奥会和冬奥会,是一种荣幸,也为他的职业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今年我已经62岁了,已算超期服役。”

大徐说,等所有的冬奥事务结束后,他最想做的是打一场篮球,昔日元老队的球友天天发打球的视频“馋”他,“都一年多没摸球了,手痒啊。”(厉苒苒)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