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女真、鞑靼是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属于典型的游牧文明、采猎文明,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他们与中原农耕文明不断发生冲突与融合。
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采摘、渔猎、游牧、农耕、工商业等几个阶段:原始社会时期就是采摘文明时期,三皇五帝时期就是渔猎文明时期,夏商就是游牧文明时期,从周朝开始中国步入了农耕文明阶段。
很显然,这是一个从低阶文明到高阶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各地区基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出现了发展的“非均衡性”,比如生活在大草原的民族,他们就停留在了游牧文明阶段。
文明的差异,最终必然导致民族之间的冲突与融合,由此拉开了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两千多年的恩怨情仇。
我们按时间线,分别介绍中国历史上的这几个主要少数民族。
01.匈奴匈奴对应的中原王朝是秦朝、西汉、东汉以及魏晋时期,历时余年。在春秋时期,黄河以北、关中地区,甚至黄河以南,都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比如鬼方、山戎、猃狁、犬戎、义渠、余无、楼烦等等。那正是一个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分化的时期,经过长期的冲突与战争,最终部分民族北迁,脱离了向农耕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保留了游牧文明的生活特性。他们就是最早的草原民族,匈奴则是这些草原民族中的佼佼者,他们形成了游牧文明对抗农耕文明的第一个强大政权。由此可见,匈奴原本与中原民族同根同源,只是后来他们强大了,将触角伸向西域和高加索地区,逐渐融合了其他民族的血液。战国时期是匈奴民族高速发展期,单轮武力值还处于下风。当年蒙恬曾经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将他们赶出了河套地区。秦朝时期匈奴出了一个伟大的单于——冒顿,他就是那位射杀父亲夺位的家伙。冒顿在位期间东灭东胡,西进河西走廊,不断侵入汉地,上演过将刘邦围困在白登山的戏码。新生的西汉政权被迫签订城下之盟,以和亲的方式不断喂食匈奴,以换取并不可靠的和平。汉武帝即位后,汉匈实力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汉武帝、汉宣帝的打击下,匈奴迅速衰弱,几近于亡国,只好以大汉藩属国的身份才得以苟延残喘。两汉交替之际,匈奴虽然略有复苏,但在汉和帝时期,窦宪两次重创匈奴,直接灭了匈奴政权。从那时候起,匈奴政权退出历史舞台,匈奴人部分西迁到欧洲打天下,部分进入汉地融于汉民族之中。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后裔虽然再度复兴,建立了数个匈奴政权,但那时候他们已经高度汉化,连姓氏都已经用了汉姓,其政权维持的时间也很短。随着鲜卑族的崛起,匈奴这个民族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今天的刘、慕容、金、呼延、于、万等姓氏,就有很多是匈奴人的后裔。02.鲜卑鲜卑对应的中原王朝是东汉、魏晋、南北朝,大约经历了年时间。鲜卑是继匈奴之后,又一个强大的草原民族,他们建立了历时年的北魏政权,与南朝的宋齐梁陈遥相呼应。鲜卑族的主体是被匈奴人消灭的东胡人,后来又杂糅了东夷、山戎等民族,其发源地在今天的东北地区。随着匈奴的衰弱,鲜卑人乘机填补了草原势力的真空,进而从东北迅速扩展到整个北方地区。西晋时期,拓跋珪正式建立北魏政权,刘宋时期,拓跋焘正式称帝,成了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皇帝。跟匈奴政权死守游牧文化不同,鲜卑政权意识到,要想统治汉地必须用汉文化改造自己的民族,由此一场轰轰烈烈的汉化改革拉开帷幕。应该说鲜卑人的汉化很彻底,从此他们出了一个“鲜卑”的空壳子,内里已经完全被汉民族同化了。这个变化让北魏政权迅速强大,也让它迅速衰弱,因为它不可避免地遭受了汉政权中“门阀士族”集团的侵蚀,进而导致皇权的丧失。在门阀势力的操纵下,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不久他们又分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鲜卑政权如绚烂的礼花,留下一个夺目的光彩后迅速湮灭。作为个体,鲜卑人完全融入了汉民族,尤其是贵族阶级,他们与关中豪门形成了血脉相融的局面。比如隋杨、李唐皇族,都是汉民族与鲜卑贵族通婚的结果。柔然是鲜卑族的一个分支,存在的时间只有一百多年。当年鲜卑南迁进入汉地后,草原上又形成了势力真空,柔然人乘机打包了东胡、鲜卑、匈奴、塞外杂胡等“散客”,形成了“部落邦联制”的柔然汗国。柔然人曾经对北魏政权形成巨大威胁,为此北魏设立北方六镇以防柔然人南侵。不过,柔然政权始终是个松散联盟,这决定了它不可能具备北魏的发展高度,最终在北魏、北齐的打击下,这个短命汗国很快灭亡了,柔然人也融入汉民族之中。03.突厥突厥对应的中原王朝是南北朝、隋朝、唐朝初叶,历经多年。突厥人的起源很复杂,他应该是一个杂合了匈奴、鲜卑、西域高昌、高加索、中亚塞族,以及杂胡的民族大杂烩。柔然汗国兴起时,突厥人充当了他们的“炼铁奴”,后迁徙至阿尔泰山一带,形成了突厥部落。北朝后期,突厥人打败柔然,正式建立突厥汗国,并在西魏、北周、隋的支持下迅速壮大。于是历史再次重演,强大的突厥人开始跟汉政权掰手腕。当年李渊反隋时,为了获得突厥人的支持,曾经屈辱地向他们称臣。李世民登基的当年,突厥人一直打到渭河北岸,逼得李世民签订城下之盟。随着大唐帝国的强盛,李世民、李治父子连续发动了对突厥人战争,贞观四年,李靖灭东突厥,显庆二年,苏定方灭西突厥,调露二年,裴行俭破后突厥……天宝四载,后突厥白眉可汗被回鹘人杀害,其部众部分并入回鹘,部分归唐,突厥政权退出了历史舞台。04.契丹契丹对应的中原王朝是唐朝、宋朝,历经多年。契丹族是生活在东北的一个游牧民族,由八大部落构成,即所谓的“契丹八部”。跟其它草原民族一样,契丹的起源也很复杂,它杂糅了匈奴、鲜卑、突厥等民族。契丹的崛起得益于柔然的衰亡,他们一度与突厥东西对决,跟隋唐两朝大唱“三国演义”。契丹的兴盛得益于大唐的衰弱,安史之乱后,唐朝无力东顾,契丹又出现了一位伟大的领袖——耶律阿保机。在耶律阿保机的带领下,契丹建立了统一的政权——契丹国(辽国)。契丹的称霸得益于中原的战乱,唐朝灭亡后,中原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辽国趁机坐大,并借由石敬瑭的引狼入室,占领了燕云十六州,一举奠定契丹人对汉政权的二百年优势。关于契丹人和北宋的恩怨大家耳熟能详,不赘述。随着女真族的崛起,大辽进入岁月的余晖。北宋与女真人签订海上之盟后,两线夹击辽国,并于宋徽宗宣和七年被金国所灭。辽国被灭后,契丹人部分并入女真人,部分并入蒙古人,还有一部分融合于汉民族之中。05.女真女真对应的中原王朝是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历经年。女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二次崛起的民族,他们在北宋末年建立了金国,又在明朝末年二度崛起,建立了后金政权,即清朝。女真人也起源于东北黑龙江、松花江一带,历史相当悠久,在西汉时期就有其先祖的记载。契丹人统治东北时期,女真人深受契丹人的压迫,直到出现一个伟大的人物——完颜阿骨打。收国元年(年),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政权,并对契丹人展开反攻。“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果然,女真人以摧枯拉朽之势灭了大辽,又“顺手”灭了北宋。两宋与金国人的恩怨大家同样耳熟能详。南宋朝廷故伎重施,他们联合新崛起的蒙古灭了大金。当然,蒙古人也如法炮制,顺手又灭了南宋。金国虽然被灭了,但女真人还存在,他们一直蛰伏在元朝和明朝的统治之下。明朝中后期,女真人再次崛起,形成建州、海西和野人三大部。明朝为了方便统治,对女真人采取了羁縻政策,努尔哈赤父祖正是利用了这个机会强势崛起。在统一女真各部后,努尔哈赤于天命元年建立后金政权,拉开了与大明对决的大幕。崇德元年,皇太极在沈阳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清”,女真族改称“满族”。06.鞑靼(蒙古别部)鞑靼对应的中原王朝是明朝、后金,历史多年。鞑靼人只是蒙古的一个部落联盟的别称,它包括察哈尔、土默特、科尔沁、鄂尔多斯、阿速等部落,与蒙古“瓦剌部”对立,严格来讲它不应该算作独立的民族。
元朝灭亡后,蒙古人逃回草原,并分裂为“瓦剌”和“鞑靼”两大部,其中瓦剌在西部,鞑靼在东部。
鞑靼部几经统一和分裂,最后一位大汗林丹即位后,雄心勃勃的他企图再度统一蒙古。可惜林丹汗的命不好,他遇上了后金的崛起。
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连续打击下,鞑靼人接连败北,林丹汗在落魄中病逝,他的妻妾们被皇太极,以及爱新觉罗家族打包收拢。
清朝初年,爱新觉罗家族与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常年联姻,就来自于此。靠女人搭桥,从此鞑靼部臣服于满清。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政权的战争几乎没有停息过,其背后的动因究竟是什么呢?
有两个不当的观点,一种人认为汉民族主动对外扩张所致,另一种人认为是游牧民族狼性不改所致。
首先,汉民族的农耕文明特性,和中国封闭式的地缘环境,决定了我们不具备扩张和侵略的基因。
中原文明的扩张室以文化为先导的自然扩散,是文明的自然融合,是在被侵略状态下的文化反击,而不是主动侵略和扩张。
比如匈奴人占领的河西、西域,汉民族历经千年的防守、反击,以及为了长治久安的雷霆一击,在灭了入侵者的同时,也带来民族的大融合,这些地域也随着民族的融合并入了汉政权。
其次,少数民族政权对汉民族的入侵是生存环境的必然,不能以道德论之。
我们知道,渔猎文明、游牧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低级阶段,这种生产模式相当落后,不具备族群繁衍的独立支撑条件。
那怎么办?他们只能靠农耕文明的物质条件给他们输血。但农耕文明是自给自足的模式,对游牧文明没有需求,贸易没法进行,这就导致游牧文明“剃头挑子一头热”。
于是,为生存而战的游牧民族只好靠武力去掠夺农耕文明。
这就是草原少数民族数千年不断入侵汉地的原因,否则他们生存不下去。那么,草原民族就不能改变一下落后的文化模式吗?当然能,比如鲜卑。可当他们转型为农耕文明后,神奇的一幕就发生了:他们这个民族就很快消失了,并入了汉民族的大熔炉里!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奇妙之处,伟大之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