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两边是故乡。
长城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存。在我国古长城遗址中,内蒙古是我国古长城遗址保存最多、里程最长的省区。其中,巴彦淖尔又是内蒙古古长城遗址保存最多、里程最长的地市。巴彦淖尔境内有战国赵长城、秦汉长城、汉外长城南北两线共4条长城,绵延公里,被学界誉为“长城博物馆”。
多年来,长城沿线的烽火狼烟与交流交融交替进行,流传下来“孟姜女哭长城”等许多传说、“茶马互市”等很多贸易和生活习俗,特别是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对后世影响深远。
为了进一步传承弘扬长城文化,落实自治区“两个打造”要求,巴彦淖尔日报社开展了“长城两边是故乡·穿越巴彦淖尔探访塞外长城”全媒体采访行动,通过探秘、走访、挖掘、整理,打造出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具有巴彦淖尔特色的“长城两边是故乡”系列融媒作品。今天,我们推出第三篇——
长城两边是故乡·千年交融(下)
秦直道的终点丝路上的驿站
我们采访组沿阴山而行,经国道,在与国道交汇处折而向北,穿越阴山深入乌拉特草原,去领略汉外长城的厚重历史。一路行进,重新改建的国道平坦而宽阔,如今贯通新疆、内蒙古、河北,横穿巴彦淖尔市。国道则从巴彦淖尔市甘其毛都口岸起始,纵贯我国南北,通达广西钦州。与长城并行的还有京藏高速、京新高速、京银铁路。
伸向草原的国道齐鸿雁/摄
中国最早的“高速公路”修到长城边
而在多年前的秦朝,就修建了中国最早的“高速公路”,叫做秦直道,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公元前年,秦始皇命令蒙恬监修直道,起于咸阳,经鄂尔多斯高原,在黄河南岸附近到达九原(今乌拉特前旗三顶帐房古城遗址),全长共里(约合今余公里),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南北直向,是当时咸阳到九原郡最为捷径的道路。秦直道的修筑促进了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军事防御、拓展祖国疆域提供了有力保障。老百姓把秦直道叫做“皇上路”“圣人条”。
这条不同寻常的古道上演绎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凄楚哀婉,有的惊心动魄,有的耐人寻味……余年以来,从秦直道“道未就”开始记载的与秦直道有关的历史名人和重大事件数不胜数。孝文帝刘恒是秦代以后最早驱车走过秦直道的汉代皇帝。《史记孝文本纪》记载:“三年(公元前年)五月,匈奴入北地,居河南为寇。帝初幸甘泉”。这时,被蒙恬赶到阴山以北的匈奴又杀回到河套地区。六月,“辛卯,帝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见过群臣,皆赐之”。高奴在今延安一带,孝文帝从林光宫到延安走的就是秦直道。秦直道到了西汉时,已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武帝在元封元月(公元前年)的一则巡边诏令中说:“朕将巡边陲,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率师焉。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振匈奴……”汉元帝时,王昭君远嫁匈奴,从长安出发,经直道北行。至今直道沿线内蒙古境内还有昭君墓,沿途还有许多关于王昭君的美丽传说。东汉末年,蔡文姬在战乱中为南匈奴所俘,后嫁匈奴右贤王为阏氏,走的就是秦直道。后来蔡文姬思乡心切,其归汉行动因受单于所阻,不能成行,于是曹操率50万大军沿秦直道前往匈奴边界,单于迫于压力,只得同意文姬归汉。一直到了明代,直道仍旧是一条通途,清朝初年才渐趋湮塞。据乾隆《正宁县志》:“此路一往康庄,修整之则可通车辙。明时以其道直抵银、夏,故商贾经行。今则塘汛废弛,通衢化为榛莽。”石门关至马莲河一段子午岭的主脊凤子梁,正是关中棉花向北运输的必经之路。每当运花季节,梁上路旁的灌木枝上,粘花带絮,一路皆白。
“草原丝绸之路”上的
重要节点城市
最早的丝绸之路是可以不过河西走廊的,中原华夏民族通过蒙古草原与西方取得联系,也可通过阴山与阿尔金山间的巨大通道进入现在新疆哈密或吐鲁番,即汉代修筑的光禄塞城障向西延伸,与居延泽城障连接就形成了通道,由居延海沿阿尔泰山南麓西行通往西域。光禄塞也是丝绸之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很早的时候,中原与西域就有了玉石之路、皮毛之路,这些路走的都是草原。有人曾说,长城与丝绸之路密不可分,长城是丝路上的驿站、路标,又是卫士。
狼山脚下的村庄齐鸿雁/摄
如今,巴彦淖尔区位交通优势愈发凸显,在国家“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中,巴彦淖尔处于“一纵一横”的交汇处(一纵:临河至云南省磨憨运输通道;一横:西北北部运输通道),也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中自治区唯一拥有“两走廊一通道”的节点城市,“两走廊”即京藏走廊、西部陆海走廊;“一通道”是沿边通道。境内12条国省干线公路贯穿全境、纵横交错、连接成网,是华北沟通大西北、贯通大西南、连接蒙古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处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对蒙开放的前沿。
火车从秦汉长城东希日朝鲁段下边穿过齐鸿雁/摄
“以前去口岸,中午12点从临河出发,下午将近4点才能到。”我们采访组行进中,司机师傅感慨道,“国道甘其毛都至临河段通车后,从临河到口岸两个小时左右就到了。”
今年1月,就在古长城脚下,一声长笛,中欧班列“乌拉特后旗号”起航,像一条钢铁巨龙行驶在丝路上,向西通过阿拉山口发往德国、土耳其,向北直达俄罗斯。开行以来,“乌拉特后旗号”已经出口8列、进口16列,为畅通物流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城两边有“诗和远方”
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缩短了长城内外的距离,物流加快,给长城边的人们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
国道旁鸿雁故乡呼勒斯太齐鸿雁/摄
阴山南侧,国道路旁,一个岔道边的鸿雁标志雕塑吸引着过往游客的目光——“乌拉特中旗呼勒斯太苏木欢迎八方来客”。耳畔响起歌曲《鸿雁》优美的旋律,这首歌由著名蒙古族歌手呼斯楞深情演绎,红遍大江南北,而《鸿雁》的原曲正是乌拉特民歌《鸿嘎鲁》。在呼勒斯太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二狼山脚下有一位美丽的姑娘鸿嘎鲁(蒙古语意为鸿雁),爱人布仁为保卫家乡牺牲在战场上,鸿嘎鲁继承心上人的遗志,告别父母,踏上征途,也在战场上牺牲。弥留之际,她望着家乡的方向似乎在说:“不要悲伤,春天我会和布仁变成鸿嘎鲁飞回故乡。”鸿嘎鲁的故事代代相传,又被写成委婉悠扬的民歌在乌拉特草原传唱,呼勒斯太也因此被誉为鸿雁的故乡。
呼勒斯太苏木不仅有很多乌拉特民歌,而且周边地形地貌奇特,有狼山水库国家水利风景区、将军石、千里庙、奔巴台庙,还有冰瀑奇观、滴水沟等旅游打卡地,绵延的阴山里遍布岩画。口口相传而来的游人不断增多,牧民看到商机,纷纷开起了牧家乐。
牧民巴图那生在国道旁开起了牧家乐齐鸿雁/摄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团结嘎查牧民巴图那生一家开办的牧家乐,巴图那生端上了浓香的草原炖羊肉。蒙古包里,喝一口醇香的奶茶,品尝地道的美食,在乌拉特民歌的乐曲声中,我们顿时忘却了旅途的劳累。“年国道修通以后,来这里的游人越来越多了,更多更宽的道路让我们联通八方,带动了农牧民致富。”巴图那生说。
记者在牧民萨仁花家采访齐鸿雁/摄
而在这个时候,阴山以北住在国道路旁的牧民萨仁花,正在把亲手制作的奶油、奶酪、酸奶等草原特有的奶食品打包发往各地。今年59岁的萨仁花,母亲阿拉腾其其格就是草原上的百灵鸟,乌拉特民歌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她不仅遗传了母亲的歌喉,还传承了奶食品制作的手工技艺。每天早上6点,萨仁花的第一件事就是挤牛奶,她家购置了挤奶器,摆脱了过去的手工劳动。新鲜的牛奶通过自然凝固、搅拌发酵、文火熬制,便制作出了草原特有的奶油、白油、奶豆腐、奶酪等食品。萨仁花制作的奶食品远近闻名,大多送往临河区、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甘其毛都口岸等地的特产商。近年来,嘎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开办奶业有限公司,萨仁花入了股,担当技术带头人。萨仁花说:“国道修通了,路好走了,送货的时间节省了一多半。现在跟6年前刚开始做奶食品的时候比,家里的奶牛从2头变成了4头,光这一项一年纯收入有七八万元。”
塞外塔拉夜晚礼花绽放齐鸿雁/摄
6月的乌拉特草原,天空湛蓝如洗,到了夜晚,繁星璀璨,来到草原的人无不赞叹:“这里是离星星最近的地方!”每到旅游旺季,乌拉特中旗呼勒斯太苏木呼勒斯太嘎查的塞外塔拉度假景区游人如织,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来这里骑马、射箭,吃烧烤,围着篝火纵情歌舞,感受戈壁草原的美丽风光。
远眺塞外塔拉齐鸿雁/摄
不仅有游客来度假的,还有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来自广东、江苏、四川、湖南……每年四五批,每批6到8名,应塞外塔拉的招募,他们一边体验生活,一边领略草原文化,来一场说走就走的义工旅行。
小佘太镇党委副书记张永强接受记者采访齐鸿雁/摄
秦汉长城绵延于阴山上,巴彦淖尔市境内最东端的小佘太秦长城闻名遐迩,成为旅游打卡地。多年来,乌拉特前旗小佘太镇加大长城周边的禁牧力度,植树造林多亩,恢复植被,积极争取长城遗址公园项目。“小佘太镇正在规划自然风光游、历史文化游、军屯文化游、老工业遗迹游、矿洞体验游五大景区,还注册打造了‘臻美小佘太’特色品牌,其Logo背景图案设计便是秦长城,现在花菇、小杂粮、后山羊肉等绿色无污染产品走出大山,端上了大都市居民的饭桌。”小佘太镇党委副书记张永强说。
60年前,翦伯赞访问内蒙古,写下脍炙人口的《内蒙访古》,他在书中这样写道:“恩格斯说:‘世界史是最伟大的诗人。’我们在内蒙地区看到了这个最伟大的诗人的杰作。出现在这个杰作中的不是莺莺燕燕,而是群鹰搏击,万马奔腾。在世界文学的文库中,哪里能找到这样波澜壮阔、气势豪放的诗篇呢?”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文字:巴彦淖尔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向杰
图片:巴彦淖尔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视频拍摄、剪辑:陶飞
编辑:陈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