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先生
“疫情当前,为响应国家号召,经双方父母决定,婚期不变,婚礼仪式一切从简……”5月3日,“北京一场6个人的婚礼”登上社交媒体的热搜榜,一对新人和双方父母是参加这场婚礼的全部人员。
新娘自己动手化妆、盘发,顺便给新郎做了造型;新郎则兼职摄影摄像、场工、助理;两人互换了戒指,郑重地给父母敬茶……
原本,这对新人准备办一个小型仪式,小范围邀请亲友参加,酒店、婚庆、摄像,一切都准备妥当。然而,当婚期遇上疫情,他们便决定响应不聚餐、不聚集、不堂食的号召,举办一场“居家婚礼”。
不久前,同样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在辽宁大连,也有一场类似的只有6个人的婚礼,公公当摄像、婆婆奶奶放礼花,结果公公忘记按下录制键,婆婆着急打不开礼花……
6个人的婚礼,在自家的房子里或者院子里,这跟大多数人印象中那些宾朋满座,满眼气球、鲜花、美食、美酒,充满浪漫气息和喜庆氛围的婚礼相比,确实显得有些冷清、不那么完美,但这并未影响诸多人的点赞,新人们收获了来自全网的祝福——
“不是只有6个人,你们还有我们啊”
“有公德的仪式感,显得更加高贵”
“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
“婚姻是自己的,别人都只是锦上添花”
……
不难看出,一方面,人们是在为这份简单的幸福点赞——婚礼完全可以只是两个人或者说两个家庭的事情,采取何种形式、准备多少预算、邀请多少人来见证,并无一定之规。而且,近年来,移风易俗,婚礼简办,在成为一种趋势和更多人的选择。
另一方面,人们是在为这份对疫情防控的支持、配合点赞——时下,北京的疫情防控正处于紧要关头,仍存在少量通过社区筛查发现的感染者。这也是北京在这个小长假采取餐饮经营单位暂停堂食、进行多轮核酸检测、公交车甩站等防控措施的原因。
经过多轮与疫情的交手,不难发现,人员聚集极易引发交叉感染,婚礼、聚餐等屡屡成为各地疫情发布的高频词。北京市的本轮疫情同样涉及聚餐和婚宴,当地疾控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4月30日,房山一起婚宴引发的聚集性疫情,已致超20人感染。
也正因此,各地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时,往往会针对婚宴做出一些倡导和要求,比如倡导婚事新办简办、文明节俭,要求严格控制婚宴人数;要求婚宴承办酒店提前向行业主管部门、所在街道、乡镇报备,制定婚宴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不建议在省外工作居住的人员回本地举办或参加婚宴,等等。
这并不是要求公众“非必要不结婚”或者干涉人们的“婚宴自由”,而是审时度势作出的风险提示,希望公众能以安全、健康为重,多一些审慎、理性和对防控规定的重视。须知,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婚宴确实在某种角度上超出了家事的范畴,可能关乎更多人。这也是上述“6个人的婚礼”被点赞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对防控的配合,也是对亲朋好友负责、对社会负责。
新华社发王鹏作
与病毒赛跑、跟隐匿传播抢时间,需要地方政府部门争分夺秒、以快制快,需要科学高效的防控举措和保障机制,更需要上下齐心,需要诸多市民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尽量减少聚集聚会、积极参与核酸检测、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发现自己有感染风险时主动避免与外界接触,那么,整个社会就会节省很多公共资源,疫情防控的压力也会减轻不少,社会的早日恢复正常运转便会多一份希望。
这个问题上,我们并不缺乏一些教科书般的示范,比如全网点赞的北京号感染者、搭载密接人员后主动自我隔离的网约车司机。有报道显示,“北京自我隔离的中国好邻居又多了一位”——来自西城区,得知自己可能是密接后,他第一时间报警汇报情况,把车停在人流稀少的地方自我隔离……
如果类似的“教科书”越来越多,向“教科书”学习的人越来越多,那么我们离最终打赢疫情防控战就会更近。
这个“五一”假期,或许不少人都跟龚先生一样,过得略显平淡,按捺住了对聚会、出游的向往,取消了此前的一些计划和安排。但换个角度看,我们正齐心协力做的事情,或许是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事情——困难,是暂时的,而希望,就在前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