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礼花 >> 礼花发展 >> 正文 >> 正文

夜读鼓匠班主张三堂准格尔旗发布

来源:礼花 时间:2023/4/13

张三堂是榆树湾鼓房的主人,鼓匠班的班主。他一出生就是个盲人,为了将来有口饭吃,从小就拜师学吹唢呐。经过二三年的刻苦学习,他熟练地掌握了吹奏技巧和红白事宴上所吹的不同的曲调,特别是学会了运气法、吸气、吐气、换气都应用自如。因此,在吹奏中,不管调子多长,他都能一口气吹下来,而且面不改色心平气和,这就是技术真功夫。他的这一手名传四周,请他应事宴的地方很多。

(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他去应的事宴再多,也不能误了家乡的事。正如正月二十一至二十三的古庙会。在古庙会的三天中,他的鼓匠班要在三官庙下的大火笼旁上下午长时间吹打,以增加热闹喜庆气氛。他们还要吹打上领着一批又一批的转灯游会的人群转九曲黄河阵。尽管辛苦受累也无怨言,而且不取报酬,只为家乡的古庙会献一份诚心。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都是祖辈的老乡邻,按辈分我叫他三爷爷。从我记事时起,他已是中年人了,奇怪的是他虽没眼却能自己出去串弯再自己回去。一次,我在大庙后遇到他,我问:“三爷爷你去哪里了?我引你回去吧。”,他笑笑说:“不用不用,你快做你的营生吧!”他从没有见过我,而且交集也几乎没有,竟然能叫出我的名字!我既感到莫名其妙又感到内心一热。

人们提起他很多人叫他瞎三堂,但我不叫,从内心里不愿意这样称呼他,我只叫他三爷爷。一个可怜的人!人们都说他能记住路,一个人出门再回去,但我不知他在遍地石头又拐弯抹角的街巷中怎样走的。望着他走远了,我才离开。

他的鼓匠班有四个人,外出应事宴只能步行。三爷爷一只手托着前面人的后背小心地走在乡间的山路上。不论路程多远,他们也必须按时赶到,不能误了主家的大事。

之后,他开始培养徒弟。几年中培养出四五个,分散在周围几道梁上自立门户。尽管这是个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老行当,遭遇过孟母三迁之一迁,也颇受世人贱看,但却是农村人家举办红白事宴必不可少的。

每年除夕夜的凌晨,更是鼓匠班隆重登场的时候。凌晨两三点钟,家家户户的火笼都点燃发着了。接着,麻炮声鞭炮声礼花炮声顿时响成一片。火光映红了各家的院子,礼花炮的五颜六色点缀亮了黢黑的夜空,家家户户也开始了敬神的仪式。一会儿,传来了欢乐的唢呐锣鼓声。这是三爷爷的鼓匠班挨家挨户上门吹奏来了。

这是多少年来留下的喜庆习俗,名叫聒听。吹打一小曲后,主家给两三片糕或馒头,也有给点钱的。他们也不计较多少,收起这些答谢物后又赶赴下一家去了。

三爷爷善良热心,没有天生残疾人那种乖戾脾气,人缘很好。人们没事都爱到他的鼓房打塌嘴谝啦。谈古论今国内国外天上地下家长理短等等,内容庞杂众说纷云。这里又成了信息交流的中心,闲事争论评判的场所,倒也热闹有趣。三爷爷眼盲,一辈子生活在黑暗之中,但是他“看到”的却是很多有眼人往往看不到的。三爷爷靠一把唢呐养活自己,他轻利而重义,我结婚时本已定好了鼓匠,他不知从哪打听到消息,一早就和他的人手们来了。一进大门就叫:“继子(父名),大喜啊!众亲戚愕然,父亲听到后赶忙迎过,敬烟递茶笑容满面地说:“同喜!同喜!”说着把他们让在凳上坐下。众人这才明白:他是不请自到,主动上门送红火喜庆来了!

光阴荏苒,我离开榆树湾已有好多年了。有一年回去,打听三爷爷的情况,乡人告诉我三爷爷已去世有几年了。我不禁唏嘘,愿三爷爷这个鼓匠班主来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作者简介:

李景森,年4月降生在准旗榆树湾李家大院。大专学历,从教30多年略有心得,年退休,喜读书好作文。

来源:大美准格尔

准格尔旗“赏花季”,请解锁这份美好...

教育部最新通知

本期编辑:刘浩

校对:赵淑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1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