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礼花 >> 礼花发展 >> 正文 >> 正文

中国柏林墙苗疆边墙,因湘西黄金茶

来源:礼花 时间:2023/5/29
04:30

苍龙七宿经过的夜晚

地上的人可与龙神对话

借他的力量让四季风调雨顺

……

湘西黄金茶—龙行茶海摄影:火车头

题记

“湘西黄金茶”生长于北纬28°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境内溪谷纵横,云雾氤氲,秀美的山水风光与灿烂的土苗文化交相辉映。

湘西黄金茶—吉首阿婆山摄影:道长

湘西黄金茶百里茶谷,起始是隘口,正如年前南长城的起点。

“钢火烧龙”起源于历史上南方长城(湘西边墙)的驻军文化,数百年星移斗转,青石城墙已然颓圮,“防御”和战火已成烟尘,在烧龙前的一碗酒里,民族的隔阂和恩怨早就一泯谈笑间……

入鞘的刀剑,化成了锄犁,没落的英雄和贬谪的诗人,守着湘西的日月四季和万亩茶海,把鼓角铮鸣和边塞烽烟当作传说来讲;直到后来,只剩下诗酒田园、茶,和元宵、端午的烧龙狂欢……

01

苗疆边墙

-湘西黄金茶和“钢火烧龙”的起源

中国的南方长城(苗疆边墙)位于湘黔边区,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二年(年)全长公里,沿途建有多座用于屯兵、防御用军事设施,清朝统治者后来也对其作了部分增补修建。

湘西黄金茶——苗疆茶谷摄影:火车头

从如今吉首地区的地名——隘口、喜鹊营、良章营、振武营、溪头哨、小湾营、补弩、关厢门、头炮台、二炮台、三炮台、擒头坡、贝子岩、八月湖都还可以看到历史中的刀光剑影和一场场战争留下的痕迹。

在明朝,湘黔边境的苗人被划为生苗和熟苗,生苗是不服从朝廷管辖的少数民族,据康熙《麻阳县志·镇竿总说》记载:"已归王化者,谓之熟苗,与内地汉人大同小异;生苗则僻处山洞,据险为寨,语言不通,风俗迥异。"明代统治者对于少数民族十分岐视,在经济上采取封锁,在文化上采取隔离疏远,在军事上采取镇压挞伐,朝廷与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因不堪忍受欺压,苗人经常揭竿而起。明朝廷为安定边境地区,镇压反抗,在生苗与熟苗之间修筑起了一座里的“长城”——苗疆边墙。沿边墙建立了各种城堡、屯堡、汛堡、营盘、碉堡、哨卡、关门、关厢等军事设施个,并派遣了万余兵力驻守,形成了一道严密的铜墙铁壁。

湘西黄金茶—苗疆边墙遗址摄影:火车头

这样,边墙外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苗族历史文化的区域,它处于凤凰、花垣、吉首、保靖四个县市之间。这个区域,史称“苗疆”。

在清中期乾隆嘉庆年间,战火在苗疆漫延数年,震动朝野。战争异常残酷。苗民死伤无数,石三保、石柳邓、吴天半、吴八月、吴廷义等苗民领袖,战死者的头颅被送往北京、生擒者被押往京城凌迟而死,其近亲绝大部分罹难。

清廷投入7省18万兵力参与战争。前后有福康安、和琳两名统帅死于苗疆。还有贵州提督彭廷栋,四川总督孙士毅、镇筸总兵明安图等余员将官战死苗疆。战争不但使清王朝从康乾盛世开始急速地走向衰败。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之后,原始而古老的苗族历史文化仍有奇迹般的保存,汉族和苗族、土家族的文化也随着战争进入苗疆后又有新的发展和交互辉映。

湘西黄金茶——隘口茶谷摄影:道长

02

湘西黄金茶

隘口村自古产茶,野茶树成林。苗民一开始并不会“喝茶”,而是“以茶入菜”,晒干、油炸或者用坛子腌制成酸菜,去除茶的苦味,留下香味。比如:油茶汤、茶食等。早在明朝之前,深居在以隘口为核心区的苗族同胞,以当地野生茶作为“货币”,交换各种日常生活用品。这种野生茶口感醇厚、汤色如玉,能祛除瘴气、延年益寿,百姓、官贵争相置买。

湘西黄金茶摄影:道长

湘、黔、川三省边区苗族在改土归流以后,因流官继续欺压百姓和清朝地主兼并土地,苗民大量的土地被掠夺,被迫隐于深山,以捕猎和采摘为生。

位于苗疆边墙北端的起始点——隘门关(今隘口村),定期开放互市,苗民和汉族、土家族百姓在互市交换日常生活用品。

明中期之后,“隘门关”互市的茶叶交易市场日益繁荣,使当地苗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一条通往云南、四川的茶马古道,通往湖广地区的司马河水运“茶路”因茶而繁荣。目前,茶马古道仍古迹可寻,穿村而过的司马河仍碧波绵延。当土生土长的茶叶变成可以流通的货币之后,苗民对于上天恩赐给他们的“神物”更加敬畏和感激。为此,在每年春季忙完茶事之后,每家每户都将用五天时间分早、中、晚进行三次祭祀茶神,并将茶神取名为“苟泓吉”,意为“黄金茶”。

湘西黄金茶——祭祀茶神摄影:张德平

经“黄金茶之父”彭继光考证黄金茶马古道的起始点在隘口村经隘口、黄金、茶坪、大岩、葫芦、凃乍、水银一路北上保靖、永顺府至湖北南走排吉、夯吉、望天坡、夯沙至乾城。

但是,因为战争和朝廷的封锁,“互市”也会经常中断、封锁。因为边墙的阻隔,苗疆地区的经济贸易、茶叶、桐油等交易受到很大限制,无论是苗族、土家族还是汉族百姓都甚为不满。因此,在这道严密封锁的军事线上,不断地爆发生边墙被推倒捣毁的事件。在明朝崇祯年间,就因"寇乱苗叛,土墙踏为平地。"到了清朝康熙年间,"虽有边墙而倾颓已久,今不过仅存陈迹"。

直至清末,这座民族间的“柏林墙”——苗疆边墙,才因为“湘西黄金茶”而“倒塌”,慢慢失去封锁和隔离的作用,而成为民族团结、融合和湘西黄金茶繁荣昌盛的见证。

湘西黄金茶——手工茶摄影:米晋军

03

钢火烧龙

钢火烧龙是流传于湘西吉首一带有多年历史,独具特色的大型民间文化活动,是明末清初苗疆战争汉文化进入湘西的衍生民俗,旧时,是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重要祭祀。现在,是湘西非遗中最浓墨重彩的民俗。

湘西黄金茶——龙行茶海摄影:道长

我生长的家乡是湘西边上一个居民不到一万户口的小县城,但是狮子龙灯焰火,半世纪前在湘西各县却极著名……白天多大锣大鼓在桥头上表演戏水,或在八九张方桌上盘旋上下,十三到十五叫“烧灯”,主要比赛转到另一方面,看谁家焰火出众超群。玩灯的不仅要凭气力,还得要勇敢,为表示英雄无畏,每当场坪中焰火上升时,白光直泻数丈,有的还大吼如雷,这些人却不管是“震天雷”还是“猛虎下山”,照例得赤膊上阵,迎面奋勇而前。……

—沈从文《忆湘西的过年》

三十年以前,凤凰县属鸭堡寨,扎一大龙,独特超众,达九十九节之长。舞技极为为精采。弯弯曲曲,转动自若。前行耍宝,龙后随之。鼓锣七八套,声震闾阎,鸡犬皆惊。观若堵墙,盛况热烈。舞时,主人以硝钢水烧之,钢花四溅,极为壮观。有好能者,中上衣解尽,赤身送人用硝和钢花对其背上烧放。舞毕,主人便封铜元送之……

—《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生活习俗’节选

龙在舞动。汉子们在疯狂呐喊。鞭炮和铜炮在他们光裸裸的身上炸响。火药在他们身上燃烧。“好啊!”“上劲啊!”“过瘾啊!势如野兽的嗥声惊天动地。谷兩就在这一刻儿看见了辉煌:一条燃烧的火龙倏忽离开大坪,朝那无涯的夜空呼啸而去。辉煌啊!辉煌啊……

—《魔幻湘西》“烧龙”节选

湘西黄金茶-龙行茶海摄影:道长

据说,看过“钢火烧龙”的人往往都会更为顺利吉祥,以至于,每到钢火烧龙,湘西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奔赴马颈坳或河溪,希望看到“花儿”,希望被“龙神”祝福,以至于万人空巷。

钢火烧龙将战争中的火药、节庆祭祀的舞龙,边墙内外的苗族巫傩文化融合,成为一场最湘西的狂欢——每到正月十五,或是端午,祭祀的巴代会提前将牲酒茶准备好,在“龙神”还没有“浴火”的时候,去茶园、田地,祈求风调雨顺,物产丰足。

湘西黄金茶——龙行茶海摄影:道长

夜晚来临,人们就会将赶制了许久的“花儿”(火药制成的焰火钢花)准备好,迎接舞龙的队伍经过自家门口,舞龙的队伍都是精壮的小伙子,他们边舞边吼着“要花儿,要花儿……”,于是,花火迸裂,鞭炮、礼花四起的夜晚狂欢开始了,当无数人家的“花儿”,如瀑布般洒落在龙身和自己身上,他们变相信,自此他们已经成为真正的男子汉,并且受到了“龙神”的祝福。他们把青春的荷尔蒙和一腔躁动的热血都在这一场狂欢中挥洒出来,让围观的姑娘为他们喝彩,这一夜晚过后,他们都将成为姑娘们心中最无畏的英雄。“龙神”最后会在焰火中燃烧“升天”,观看的人们也会因此受到“龙神”的庇佑赐福。

湘西黄金茶——龙行茶海摄影:火车头

文案、策划:赵彬馨

摄影:道长、火车头、陈健

视频:湘西一条

出演:阿龙……谢小琥圣女……青瑶巴代法师……吴三新

参演:“钢火烧龙”非遗传承团队、王欣、张敏、徐源、陈新、石雪琼、曾丹、黄希懿、符玲芝

配音:苏漫

特别支持:湘西钢火烧龙非遗团队、马颈坳镇人民政府、吉首市己略乡人民政府

拍摄地: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己略乡夯坨阿婆山、马颈坳镇老街、隘口村、坪年、矮寨奇观问天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