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礼花 >> 礼花发展 >> 正文 >> 正文

i宁德属于洋中的yang气,快

来源:礼花 时间:2023/11/18

每一个古老的小镇

都有其独特而传统的文化或民俗活动

这些文化散发魅力,令人着迷

现在就

与小编一同走入属于洋中的“洋”气

智己策略丨文字编撰

见图片下方图注丨图片来源

莲下青蛙节

青蛤节”又称青蛙节,是莲下村一个延续了千年的民间信俗,节日当天村内鞭炮锣鼓不断,烧香祈福人群络绎不绝,莲下村当天可以说是人山人海,车都没地方停!

节日当天莲下村村口“莲下宫”蛙神庙,殿内人群摩肩接踵,烧香祈福祭祀、找青蛙(听闻能够找到青蛙者,便意味着有吉祥之兆,来年平安喜乐)。

为何村民如此重视这个节日?这要源于一段祖辈口述相传的故事。

古时候,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一天,一位将军遭到突袭,带残部逃到莲下村,村前有一小溪,溪下有深潭,潭上有木桥彼时,身后敌寇紧追,形势非常凶险,当他率兵过桥之后,眼见追兵逼近,正当莫可奈何之际,桥上突然出现大量的青蛙,它们以唾液濡湿桥面,令追兵在湿滑的桥面上寸步难行。于是,将军顺利脱险。

后来,将军立功被封为广平侯王,为了纪念“青蛙将”之功德,村人为之立香火还盖祠祭祀,并定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为其生日。从此,莲下的村民世代供奉“青蛤将军”而青蛙亦为村民预报灾难。

据当地人说道,每逢此节家家户户做糍粑、做“寿包”供节,将“青蛤将”塑神周游全村后。全村人还将到殿内祀祭、设斋,供物有猪首、糍粑,纸钱,香烛等,期间还要演闽剧贺节。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不论身居何地,乡亲们总是尽力赶回故里,参加一年一度的庆典以纪念“青蛤将军”。据记载自宋雍熙二(公元年)起周姓人家迁居此地时,就有这一民间信仰。该习俗延续已有千年历史。

送灯

农历正月初一送灯,是蕉城区洋中镇溪富村一项民俗活动,经久不衰。它的起源与传承和林氏密切相关,据称至今已延续了年。

在国内不少地方,都有元宵节“送灯”的习俗。但在洋中溪富村,却是大年初始的头一天,尤为特殊。特定被送灯的村民家中都要迎接送灯队伍之后摆放好灯笼,还要杀鸡宰羊,祭拜祖先,然后摆农村最高规格的酒席宴请相关人员吃午饭,非常隆重。

大年初一早饭后众灯首们来到祖厅、衣冠整齐,红灯高照,上供清茶和祭品,人们严肃诚敬。祀神后要叩拜祖先,向祖宗神位焚香烧纸,按辈份长次向祖宗行礼跪拜,全村的男女老少看热闹的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

全村的孩童由大人点好蜡烛弄好灯笼在祖厅等候灯首的召唤,礼毕后开始送灯仪式,灯首队伍两两组成一对,灯首佩戴礼花,手持锣和钹敲击,一前一后和提灯孩童鸣炮后从祖厅走过天井小门门庭依次按照桌单顺序走街串巷送到结婚、生男子、建房上梁、分家、做寿、先祖造坟的村民家中,被送灯的家庭放炮迎接队伍的到来称为迎灯,之后将灯放置于大厅案桌正中间,分发红包和礼包(由糖果糕点桔子花生瓜子组成)给提灯孩童当见面礼,请喝清茶、面蛋招待。

结婚和建房上梁家庭还要准备喜钱让灯首带回祖厅。一路迎来,浩浩荡荡,所经之处,沿途村民都行注目礼,男女老少欢天喜地,夹道争相观睹。寓意宗族团结一心,和睦相处。整个早上锣钹撞击,响彻全村,场面蔚为壮观。

送灯完毕后就是初一饭的开始,六类家庭备酒席飨客,初一饭有规矩,酒席没有上线面和猪脚冻,不能离席,灯首放完爆竹才能动筷子。为了这场宴席,主人从前两天就开始准备,拟定了一份菜单,然后去菜场采购食材,自己动手做。主人从一大早就开始忙碌,早上十点左右,很多菜都已经准备好,等待上桌。当地一些特色菜少不了,例如蛏干笋,特别受欢迎。大家聚在一起吃饭聊天,主人口中总说“随便吃点,菜不好”,但只要是初一饭宴请,主人都会认真对待,尽力让大家吃好。

一年一度的送灯民俗,灯送出生、结婚、建房上梁、分家、做寿、造坟的家庭。送的是节日的喜庆;送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送的是对生命生生不息的赞歌。送灯民俗从古至今,已是约定俗成,成为溪富村传统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溪富村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将代代相传直到永远。

洋中像是美丽而神秘的女子,浓郁的古色与风景如画的山水,加上“五颜与六色”的民俗,在岁月的积淀中越散发出韵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