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天空》网刊首发原创优秀作品,是文学双月刊《琴台文艺》及其他杂志的选稿基地,主发青春、情怀、乡土、都市、亲情、留守题材的小说、散文和诗歌类作品。
原创声明:作者授权原创首发文学天空,侵权必究。
散文之窗:
猪年刚入冬月,哥哥就打电话告诉我,农历腊月廿七侄儿结婚,准备举行一场传统的民俗婚礼,要我到时候当“正亲家”。
侄儿从小就是我们全家人的“小太阳”,这婚礼自然是头等大事,必须举全家之力办得圆满喜庆。
“正亲家”是我们当地婚俗中一个重要角色,就是结婚当天到女方家娶亲时,作为男方的“首席代表”和迎亲队伍“领队”,全权代表新郎父母处理迎娶中的一切事务。他不仅是男方的“形象大使”,更承担着确保整个行程顺利进行的“第一责任”。
在我们老家万源农村,男方婚礼中的“正亲家”通常由新郎的叔伯担任,从近亲到族亲并年龄上从大到小依次排序。我们家只有两兄弟,侄儿结婚,我自然就是排在第一位的“正亲家”了。
虽然我是“过来人”,但对于“正亲家”这个要职是首次担任,何况婚姻是人生大事,对于新婚礼仪礼节,必须悉数周到,才能不失男方风范,并对女方尊重礼貌。为此,我在婚礼前半个月就专程回老家接受长辈的培训和哥嫂的指导。对于迎娶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丝毫不敢马虎。
侄儿和他的女友小张是高中同学,正是情窦初开的时节,我那不安分的侄儿便对他的这位“班花”妹妹媚来眼去,并顺利进入“考察期”。经过大学四年后,张同学变成了“张老师”,回家乡万源当上了一名教师;好在侄儿没有沉湎于儿女情长,继续攻读完三年研究生,去年夏天毕业后,爱情的力量又把他召唤回万源工作。八年的恋爱长跑,最终俘获了小张的芳心,恋爱修成正果。
作为“正亲家”,我虽然不能深入探究他们的爱情密码,但必须对基本过程有所了解,坚持做足功课,才能进行一台传统习俗与现代风格一脉相承、历史文化与时尚精神有机融合的完美婚礼。
幸福的日子总是来得很快,转眼间就是腊月廿六。按照习俗,我们男方娶亲队伍当天晚上必须到达女方家里,其成员除了新郎和“正亲家”外,还包括“媒人”和“押礼司”、伴郎等,共十余人。
当天下午四时许,婚车装扮一新后准备启程。我便开始履行第一道职责,也是第一道庄重的仪式——为新郎配戴胸花。
接过一朵事先准备好的鲜红的玫瑰,我细心地把别针别上侄儿笔挺的西装。这个时候是要给新郎送上几句吉利话的,望着侄儿满脸洋溢的笑容,我即兴说道,“当新郎,喜洋洋,事业发达,爱情兴旺,幸福万年长……”一席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紧接着,我们一行18人便分乘八台婚车浩浩荡荡向新娘老家八台镇奔去!
经包茂高速石塘出口,沿城(口)万(源)快速通道,不过四十来分钟,我们便到达位于八台山脚下的女方家。
车队刚进女方大院,女方负责接待工作的“支客司”便拿着话筒大声喊到,“王家贵客到,迎客、迎客……”
车辆停稳后,我第一下跳下车。我虽然是男方的“首席代表”,但也是初次到女方家,对女方的环境和亲友完全不熟悉。还是女方父亲眼疾手快,赶紧上前把我手握住,热情地问,“你就是孩子幺爸吧?辛苦了!”
我微笑着点点头,回敬道,“感谢亲家哥!感谢亲家哥!”
然后亲家哥向我简要介绍了下有关议程,就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专门为娶亲队伍准备的客房入坐。两盆碳火正舔着蓝色的火苗,一进屋就感觉到特别的温暖。
稍作歇息后,就进入“摆礼”环节了。所谓“摆礼”,就是要把男方赠与的彩礼全部公示于众。在农村,这个环节最为吸引人,因为彩礼的轻重厚薄在他们看来不仅体现男方家底和实力,而且是女方的颜面和招牌。如果男方去的彩礼厚重,女方人觉得很有面子,甚至会成为当地人一段时期内谈论的焦点和下一户人家嫁女的参照。
当然,这个时候,也是检验男方是否有诚意和“懂得起”的时候。如果进行得顺利,男女双方皆大欢喜;如果女方觉得男方礼品太“寒碜”,往往会有女方人出来“说话”,大意就是数落男方家太“扣”之类的,严重的还会影响第二天婚礼能否顺利进行。
当然,这个过程起主要作用的是男方的司仪,也就是“支客司”,彩礼厚薄好坏全凭他“一张嘴”。为此嫂子事前对我谆谆告诫,见面后一定要先要给“支客司”把“红包”和“喜烟”发了,这样他就不会刁难对方了。于是在坐定后不久,我便见缝插针地把“红包”和“喜烟”塞给“支客司”,“和谐”他一下,“支客司”心领神会,笑眯眯地边收边说,“客气!客气!”
约莫十来分钟,“支客司”便宣布摆彩礼活动开始,于是事先安排好的两名男方代表马上把装满彩礼的大箱子抬了上去,所有的亲友便将两张方木桌围得水泄不通。主持人摆一件念一件:这是礼金、这是礼情(猪肉)、这是衣服、这是“三金”……末了,主持人高兴地宣布,“男方大爱厚礼,情真意切,礼数周到,万事俱备!”
听到这句话,我知道在女方家的首场“大考”顺利通过!于是如释重负般地应邀入席,开始与女方代表共进晚餐。席间双方推杯换盏,把酒言欢,一派亲切友好的氛围。
晚饭结束后,我这个“正亲家”还不能休息,待协助女方安排好男方其他娶亲成员住宿后,我便召集双方几位至亲商讨第二天的出亲事宜。
细化出亲程序,落实送亲人员,统筹车辆排序等,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小到婚车坐次调整,大到返程线路的优化,要做到万无一失,也是需要下些功夫的,而且娘家的送亲人员千万不能得罪,这对我的确是一项挑战。好在男方父亲大度宽容,而且对婚嫁习俗了如指掌,给我是莫大的帮助。直到当晚十二时,我们才把第二天的行程安排妥当。
从女方家所在地万源市八台镇到我们老家鹰背镇,全程多公里,而且当天据说是一张“好期”,婚嫁的人特别多。由于路途遥远,加之为了防止交通拥堵,我们男女双方商定次日凌晨七点二十早餐,八点准时出发。
腊月廿七凌晨不到六点半,我就早早地催促男方各位娶亲成员起床,洗涑完毕后便从住地宾馆回到男方家。出发前,我按习俗把男方主人家准备的两包“喜烟”和“红包”分发给娶亲队伍的几位司机和其他工作人员,意寓“开门有喜”。
来到女方家院坝,这里早已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几张餐桌上冒着热气腾腾的“十大碗”,为了赶时间,我们顾不上斯文,围着桌子就开始狼吞虎咽。
不到二十分钟,我们便匆匆吃完早饭。大家各就各位,准备出发,宾客们集中在一起,我们男方娶亲成员站在第一排。
先是“支客司”讲了些客套话,然后介绍了摆在方桌上的女方回礼,包括几条香烟、一些红包等。按当地习俗,这叫“一礼一答”。
随后,“支客司”宣布新郎上楼接新娘下楼。我们一行在楼下静候。经过约莫十分钟的时间,新郎面对新娘子一番花言巧语的承诺,并通过簇拥在室内的各位亲友的层层“关卡”,侄儿终于背着光着脚的新娘子下了楼,众目总目睽睽下为新娘子穿上鞋,这才进入下一个程序。
仍然是由女方代言人“支客司”先讲话,大意包括对男方款待不周的谦虚话,对迎新队伍的叮嘱话和对亲朋好的感谢话。最后,主持人话锋一转,由我们男方最后致答谢辞!
这个任务,也属于我。我接过话筒,清了清嗓子,抬头就点题——“同学结同心,共砚成共枕……”
除了对这对新人表达祝贺和感谢后,我满怀深情地说,“此时此刻,我们要把最由衷的敬意和最诚挚的谢意献给女方父母双亲,感谢他们培育了这位优秀的女儿,感谢他们成全了这段美好的姻缘……”也许是这句话最能触动人心,我看到,女方父母眼圈有些发红!
我知道,作为女方父母这个时候是最难舍的,必须收放自如,于是继续说道,“走进一家门,就是一家人。请你们放心,请各位亲友放心,我们一定会善待她,一定会给她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男方坚定的承诺,赢得现场一片掌声。我顺势借题发挥,“祝愿这一对新人爱情如八台山万古长青,幸福像龙潭河水源远流长!让我们带上笑容,带上祝福,有请一对新人并肩携手,向幸福——出发!”
言毕,娶亲人员一一登车,我与女方父亲深情握手道别,车队缓缓驶出张家大院,承载着满满的幸福向我们老家方向行进。我所乘坐的车辆紧跟在主婚车后,然后另一位至亲兄弟行走在最后,队伍首尾呼应,形成一条长龙……
车队一路欢歌奔向前,我不停地向前方报告我们的行程,好让家里人放心。沿途也遇到了不下十家迎亲队伍,但大家都彼此礼让,行程十分顺利,倒是我在途中主动叫停休整了两三次,由新郎新娘给大家散烟,我负责跑前跑后为大家发矿泉水,了解运行情况等,大家一路有说有笑,好不欢喜!
从北边的八台镇到南边的鹰背镇,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持续奔波,我们经过庙垭乡街道后,就即将抵达老家。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欣喜,提前向哥哥报告,“约十分钟到家,请作好接亲准备!”
“好的!好的!一切准备就绪!”电话那头,我感受到哥哥的声音激动得有些颤抖!
十二时二十分,娶亲车队终于稳稳地停在了我们老家的门口。霎时,鞭炮齐鸣,礼花绽放,整个小山村都沸腾起来了!
看着侄儿牵着新娘的手幸福地走向粉红色的婚礼台,我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正亲家”职务到此也就自然免除。
本文由王永明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