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礼花 >> 礼花资源 >> 正文 >> 正文

报告文学幸福长安花

来源:礼花 时间:2023/1/10

本文转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上图:长安老街秋色。

下图:长安镇花卉市场一隅。沈达摄

我的老家叫长安镇。在中国,以长安命名的行政区有很多,据说叫长安镇的就有十多个。老家长安镇位于杭嘉湖平原的浙江省海宁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运河古镇、文化名镇。长安,自古即为京杭大运河的国道主站,南来北往的水陆交通要道。唐时已建为市镇,乾隆《杭州府志》称长安为“商贾舟航辐辏,昼夜喧沓,市无所不有”。清朝朱文治《海昌杂诗》中亦有:“近自江南极川楚,长安利甲浙东西”之句,当时商业之兴盛、经济之繁荣,可见一斑。

前不久,我回到老家,漫步在长安老街的青石板路上,青砖黛瓦的马头墙、木排门的沿街店铺,透出浓浓的古意。徜徉在运河岸边的健身步道,尽管听不到喧嚣的桨声,但灯影依旧,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中的长安“一坝三闸”,是古代大运河上重要的水利枢纽,见证了长安的沧桑巨变。

如今的长安镇已跻身全国高质量发展强城镇,这足以说明“长安成就”。然而,今天吸引我的,却是长安的花。

作为浙江省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世界花园大会永久举办地的长安镇,花卉不仅是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而且绽放出一个具有花卉特色的美丽乡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浙江省十强花卉乡镇”成为长安镇最美的注脚。

长安花卉产业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有个叫张金生的青年农民从上海引进了月季种苗在自留地里试种并进行繁育,将成品花卖给客户作花展。初试成功,他联合村里其他六位农民开展了较大规模的盆景月季栽培。年,他成立的长安花卉研究所研制出了无土栽培技术,解决了花卉连作种植导致质量下降的难题,这项技术的运用使得每一个种球的成本降低30%,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增加了10%。

花卉产业与时代发展同步。随着当地政府栽下“梧桐树”,一批花卉企业、青年创客纷纷落户花卉园区,逐步形成了以鲜切花为主,地栽、盆栽为辅的花卉特色产业。从年开始,世界花园大会就把长安镇作为举办地,每年“五一”前后,五彩缤纷的花卉、花园,吸引无数游人。如今,以花卉为代表的美丽经济也发展得红红火火,全镇花卉种植面积达0余亩,安排就业千余人,村民种植花卉每亩净收益达两万多元。

天明村位于长安镇最西面,是“花卉网红村”,全村花卉种植面积达亩,电商主播就有多人,其中90后农创客李正平打造的“网红IP”——爱种花的王大爷,在电商鲜花园艺类交易中名列前茅。“互联网+花卉”已经成为带动天明村共同富裕的新模式。

我到达天明村时已临近中午,映入眼帘的是成片花卉大棚,非洲菊、大花海棠、太阳花、孔雀草等争奇斗艳、成棚成片。在永利园艺场,我见到了被当地人称为“最美花农”的电商主播娄永利,高挑的个子,匀称的身材,身穿园艺专用围裙,确实是名副其实的美女。娄永利做主播3年了。以前她和爱人在杭州做服装生意,每次回到天明村都感觉到这里的变化——花越来越多,村庄越来越美。聪明的娄永利,看出了花卉发展的潜力,毅然决定回家,经营一番事业。她开办了花卉超市,还做起了网络直播,现在她已经有上万粉丝,年销售额达百万元。

讲起直播,娄永利说,开始自己也不会,村里组织培训我就去学习,慢慢就找到感觉了。“花卉园艺类直播间人不多,进直播间的一般都是真心想买花的人。我这里主要种佛甲草,常用在园林或屋顶绿化,去年卖出去2万多盆。”顺着娄永利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一大片绿色植物,肉肉的,就像绿色的地毯,让冒汗的我顿感凉爽。

“你直播就卖佛甲草吗?”我问。

“只要花农有的,都卖!”娄永利目光笃定。

我问她销售情况。她说现在进入花卉销售的淡季,线上销售比较稳定,只要肯努力直播,就会多卖一些。现在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有一百多单,全国各地的买家都有。

来天明村前我了解到当地有“一地三金”的说法,就是百姓把性质允许的土地租出去种植花卉,自己在园艺企业打工。而园艺企业在土地租赁中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百姓作为股民又能分红。最终,一块地产生租金、薪金、股金,百姓真正得到“一地三金”的实惠。这一点在娄永利这里也得到证实,她说,只要有可能,大多数当地人都愿意种植花卉。

对未来,娄永利充满信心。“现在大家生活好了,要提升生活品质,装扮个小花园、小阳台什么的,都离不开花啊。我们这里离上海、杭州又都很近,市场需求大,花卉产业一定会越来越好。”娄永利的话朴实又真切。

在长安镇的乡村走一走,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旁,绿树成荫、花草成带,一条条“花漾年华风情线”延伸到每个村民小组,走进绿树掩映的村庄,置身农户房前屋后小巧精致、风格各异的优美庭院,鲜花簇拥、令人心醉。

东升村位于长安镇东北角。这里既不是旅游景区,也没有“农家乐”。但先后成功创建了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嘉兴市优美庭院示范村,还在海宁市“城乡牵手庭院添彩”优美庭院擂台赛中获得第一名。我沿着蜿蜒的乡村小路在红花绿树间穿行,这里看不到那种整齐划一的大花园,也没有特别名贵的奇花异草,最吸引眼球的是村民们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利用废砖瓦、废木料等在房前屋后的空地、闲置坑塘等建设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苗圃、小游园“五小园”。这家用木门框改造成花架、用旧轮胎搭建景观;那家用闲置的酒坛子种植花草、用废弃的瓦片铺就小径……这些因地制宜、变废为宝的生态景观,展现出如诗如画的江南乡村特色。

村党委书记姚海强是个退役军人,言谈中透着干练和务实。据他介绍,年开始优美庭院创建时,有些村民并不支持,特别是村中的一些老人,说这些花花草草不顶吃又不顶用,还不如在自家田里干活有点收益。

怎么办?村干部和党员带头!

80岁的老党员茹米坤自掏腰包,将自家门前堆放建材的自留地改造成一个开放式的庭院与村民共享,还给左邻右舍都送了一盆鲜花,另有四位党员和两位村民代表也跟着做出了样板,村民们纷纷来到庭院里参观,大家都觉得养眼,都有了参与进来的念头。这时,村里提出了“广参与、少花钱、合力大、效果好”的优美庭院创建新路径,倡导因户制宜搞创建,利用长安特色花卉小镇资源优势,对接园艺公司送服务、送技术,这样一来大家干劲更足了。几年来,全村90%以上的农户参与了优美庭院创建,生活品质大幅提高,这“五小园”看起来并不高大上,但都是百姓自愿做的,自愿精心养护,就能美得持久。把这一个个珍珠般的庭院串起来,以点带面、连景成片,相当于把“诗和远方”搬到了家门口。

18村民组组长沈明金家的庭院在住房的右侧,一个开放式的玻璃花房,四周摆满了盆栽的绿植和花卉,有非洲菊、太阳花等,中间一张长条桌,可以喝茶也可以作为开会议事的场所。我问沈明金,你经常有闲心摆弄这些花花草草吗?“怎么是闲心啊?我每天晚上收拾庭院、给花浇水,那是开心。”他告诉我,现在家家户户都住小楼、开汽车,追求生活质量了,以前房前屋后乱糟糟的,住着不舒服啊,搞了优美庭院后,一家比一家漂亮。现在吃过晚饭在庭院里喝喝茶、聊聊天、看看书,别提多开心了。沿着村道散散步,心情更舒畅了。

从沈明金的话里,我听出了满足和自豪。我熟悉这片故土,曾经是房前屋后堆满杂物、长满杂草,东边一个坑西边一堆土,村民还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结果是家里富了但环境不美。乡村振兴、优美庭院创建使村里彻底变了样。

姚海强颇为感慨,环境美还营造出心灵美。现在村里垃圾分类做得特别好、村民们不良习惯也少了,邻里感情更融洽了。分享花草、分享经验成了邻里和睦的润滑剂。优美庭院创建把东升村乡亲的心牢牢凝聚在了一起。现在村里选择一些优美庭院设立了“清风民主议事园”,村里的大事小情,只要跟群众商量、请群众监督,就能很好地解决。村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已蔚然成风。

长安镇将优美庭院创建纳入“全域秀美,全面发展”专项行动,像东升村这样的优美庭院已经遍地开花。年,长安镇成为浙江省首批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

长安镇将建成一个大花园,有盛开的百花,更有美丽的文明之花。

听说长安镇有个专为残障人士开设的“阳光花房”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五年来,已有百余名残障人士通过培训实现就业。项目的负责人是镇残联的工作人员陈淑娣,她也是一个残疾人。浙江省正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残疾人也不能掉队。众所周知,残疾人就业不易,那么长安镇是如何带领他们共同富裕的呢?我怀着好奇心,走进了镇残联。

见到陈淑娣是在镇残联的办公室。已经从事残疾人工作11年的她,曾获评“全国残疾人职业指导模范”,说话办事利利索索,透出江南女子的水灵和干练,要不是身边那根拐杖,根本看不出与常人有什么不同。我从她明亮的眸子里读出了坚定和自信,也看出了坚定和自信背后经历过的痛苦、挫折。

陈淑娣介绍,“阳光花房”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目的是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最终实现就业。鲜切花的认识,花材的养护,西式、韩式、中式花束包装,苗木精修,节庆仪式礼花制作等这些活都比较适合残障人士,经过培训,他们在长安这个花卉小镇上就比较容易找到工作。现在“阳光花房”项目已经进一步拓展了,网络直播、西式烘焙、茶艺、手工艺等课程相继开课,更广泛地满足了残障人士的就业需要。

肢体残疾就业难,而精神或智力残疾的人就更难了。在长安镇,精神障碍人士也能就业吗?

“这要看残疾的程度,太严重当然无法就业,要靠低保救助等来解决。在长安镇,有3个残疾人之家,简单说就像一个托管所,依靠政府支持、企业承办,通过退税来给残疾人发工资,已经安置重度残疾人就业人,可以说能就业的基本都安置了。”陈淑娣自信满满。

村民沈大哥是四级智力残疾,近五十岁的人仍像一个小孩子,家人为此很是头疼。在残疾人之家的帮助下,他学会了铺床、叠被、洗澡等基本生活技能。还承担了拉货送货工作,就是将残疾人车间包装好的指甲钳放到推车上,通过10米连廊送到隔壁的指甲钳厂。开始送的时候,工作人员远远地在门口望着他,就像家长送孩子上幼儿园一样,现在他不仅跟指甲钳厂的工作人员成了老朋友,而且脸上整天挂着笑容,家人也特别开心。在这个充满爱的天地里,像沈大哥这样的残疾员工都感受到了公平、友爱、共享。

镇党委有关负责人说,残障人士是我们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做好他们的工作是检验我们共同富裕的成色和实际效果的重要指标。目前,长安镇就业年龄段内有就业意愿的残障人士就业率已达97.8%以上,探索出了长安特色残障人士就业创业新模式。

我被这些故事深深打动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体现了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

如今,全镇村村都有社会化运营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政府购买服务。凡是符合条件的老人,都可以享受助餐、探访、上门照护等各种服务,初步建立了“建设依托政府投入,运营依托社会组织,服务依托市场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机制。现在老年人吃饭有人送、看病有人管、倾诉有人听、困难有人帮。

久居长安镇的岳父,今年92岁了,每月都有人按时上门为他理发、剪指甲、按摩,重阳节还给他发了老年补助。聊起这些,岳父总是满足地笑着说:“现在的日子真的太好了,咱们这里是福地啊!”

是啊,在火红的新时代,长安是处处盛开着幸福之花的福地,那么祖国的其他地方又何尝不是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