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礼花 >> 礼花市场 >> 正文 >> 正文

春节溯源和文化传承

来源:礼花 时间:2023/5/12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nb.ifeng.com/a/20180507/6557031_0.shtml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她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春节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情趣与宗教情怀。春节传统的民间习俗,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憧憬。旧时,即使再穷,春节这天也要想方设法穿新衣,吃好食,盼望在新的一年里阖家幸福,平安和睦;盼望农业丰收,生活美满。两千多年的历史,春节风俗盛行神州大地,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也铸造了炎黄子孙的灵魂。过大年亲人团聚,祭拜祖宗,拜访亲朋,浓郁的民族色彩已成为国人的共同习惯。

按照我国的习俗,广义上说,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段时间。狭义上则指初一这一天。这期间活动很多,许多习俗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腊祭”。据说神农氏时有“索鬼神而祭祀”的年终祭祀习俗,主要是感谢百神上一年的赐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有祈求驱疫禳灾的目的。

当时,人们把“腊祭”之日当作新年来庆祝。西周时期“诗经”记载了旧岁新年交替时的节庆风俗:“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是说庄稼丰收后人们酿到美酒,孝敬老人,庆贺丰收。“朋友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两樽美酒敬宾客,宰杀羊羔大家尝,登上主人的庙堂,举杯共同敬主人,齐声高呼万寿无疆。这种欢庆活动大致在冬天农闲之际,它就是后来新年习俗的雏形。新年习俗定型于汉代,经过战乱动荡后的“修养生息”生产力得到发展,社会处于稳定,人们生活情趣高涨,历法期稳定,正月初一作为新年也因此而立,应运而生。酬神,祭祀,庆祝活动逐渐统一到这天进行。

到南北朝新年习俗更盛,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游乐,赏灯等活动都已出现,逐渐演化成我国第一大节日。到了唐代,新年习俗渐渐从祝福,迷信,攘祸的神密气氛中解放出来,转变成娱乐型,礼仪型节日。庆祝新年的重点由祭神转向了娱人,转向了人们自己的娱乐游艺,享受生活。使新年成为普天同庆,万民欢度的佳节良辰。到了明清时期,春节又加强了礼仪型,应酬型,人们新年相互拜谒,达官贵人互换名帖或登门叩拜,平民百姓也讲究礼尚往来,馈赠礼品,互相拜年。同时游艺性也进一步加强,新年期间闹秧歌,耍狮子,路旱船,说书,唱戏,各种娱乐活动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

如今的春节更热闹,精彩的春晚进入千家万户;电光声色的礼花飞满神州大地的上空;家庭团聚宴设在宾馆酒店,美好祝拜语来自电讯手机,人们按照春节习惯吃喝玩乐,根据理想信念规划新年打算,在春节中快乐,从春节始起步,在享受传统节日喜庆的同时,也添足了再上征途的冲天干劲。

春节是一个除旧迎新,振作精神的传统节日,人们在享受春节文化的同时表演着民族的节日文化。民族文化正是在节日这一特定的时空设置中得到传承与弘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5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